彩虹道5號


2908 期(2020 年 5 月 17 日)
◎ 九龍半島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教會領人歸入信仰,採取的策略之一,在於「辦學傳道,建校植堂」。這兩題看來含着現代氣息的標語,其實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教會傳統事工。這項傳道方針,由古代的修會,至十六世紀改教運動之後的天主教會及基督教會,一直承接下來。開辦教會學校,以至附隨學校設立教會;這種「連體嬰」發展模式,又由十九世紀的普世宣教運動而延伸至世界各地,自然也延伸至香港。

  當宣教工作初到一個地區時,首先都會遇上困難重重的登入階段。之後經過不短時日,慢慢得着少許初信徒,宣教工作才算進到立足階段。然而即使如此,初教會的實力必然十分幼嫩薄弱,一般都有賴差會投入的人力物力,才可以維持下去。待得教會漸漸成長健壯,邁向完整自立階段,經常需要漫長的年日。因此世界各地都可以見到天主教會及基督教會的「西差會」的足跡,香港也沒有例外。

  換轉個角度來看,若果某一處的健壯教會具有宣教熱誠,這個信徒羣體就會積極地留意尋找海外宣教對象,然後出錢出力,或是透過差會組織,或是親自執行,努力支援這個宣教工場。香港不少堂會都曾經是「西差會」的支援對象;至堂會自立健壯時,就開始實踐參與宣教事工,支援海外對象。

  建校植堂再配搭來自海外的宣教支援,也是普世宣教運動中的常見現象。「善導之母堂」(Mother of Good Counsel Church) 是天主教會在這方面的典型例子。當上世紀六零年代初,香港仍然屬於難民城市,尚未脫貧;那時教會成功申辦位於新蒲崗的中學,卻未有充裕的財力建造教堂。後來德國 Essen 教區透過教會的傳訊,知悉香港天主教會所需,繼而響應呼喚,捐獻這座教堂。

  「善導之母堂」帶着兩項特別歷史淵源:教堂由 Essen 教區命名,教堂由 Essen 教區的總主教於一九六六年主理祝聖 (獻堂禮)。後來 Essen 教區還陸續捐獻了位於沙田及屯門的兩座教堂。

  區伯平(撰述,繪圖及拍攝)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