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仔


2891 期(2020 年 1 月 19 日)
◎ 生命校園 ◎ 陸南鴻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有些朋友稱呼中學生為「同學仔」,若果是初中學生,相信可以接受;對於高中學生而言,就顯得有點牽強,畢竟就讀高中的十八歲學生,在法律上已經是成人;近年,開始聽到愈來愈多朋友,稱呼大學生做同學仔,背後的原因可能很多,我嘗試寫下一些我的觀察。

  這也許是一個較為客氣的叫法,帶有一點溫馨的感覺,對於形容為細小的東西,很多時都有可愛的含意:例如公仔、衫仔、櫈仔⋯⋯當然,不能一概而論,有時加上一個「仔」就會帶來貶意,例如形容某一位女士為「婆仔」,這兩個字結合一起的化學作用,甚至帶有一些性別歧視。

  「同學仔」這個稱呼,也可能帶有中國人對子侄的愛護和照顧的感覺,不過,加上一個「仔」字,就是否真的多了一點親切的氣息?是否會較容易包含有若愛護「仔女」(兒女)般的情感?

  又或者稱呼大學生為同學仔的朋友,心裏壓根兒就覺得大學生年紀還小,人生階段尚早,而且他們一般歷練不多,對社情了解有限。

  當然,原因可能很多,也可能是多重原因混合在一起,也不能排除只是順口說說,沒有想得這麼多、這麼遠!

  然而,當我在大學校園遊走時,聽到有人稱呼大學生為同學仔,心中總有點不是味道。無疑,大學人生階段,仍然在成人的初階門檻,要經歷的人和事着實還有很多,但他們大都已經年華十八,達至法律上之「法定成人」,甚至更達到法律上更大自主權的二十一歲。

  我的想法是,把這一個年齡羣組的朋友,以「年輕成人」來相處,不會隨口就用「容易受人影響」、「容易被人利用」來標籤他們。所以,在校園中與大學生相遇相交時,我會盡力避免採用「同學仔」等稱謂,主要不是因為怕他們不喜歡,而是避免自己的想法和態度,受自己即使並非刻意的言談所影響,從而破壞兩代之間的彼此信任和互相欣賞,我相信這是同行者可以做到的。

  兩個正前往以馬忤斯的門徒,在談論心中疑惑的時候,「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可十六15)實在是一幅美麗的畫像。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