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沈默存異也可以同行
第 2880 期(2019 年 11 月 3 日)
◎ 要聞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育部教牧及信徒培訓組已於十月十二日舉行「面對人際衝突」系列講座,幫助信徒解決當前衝突問題。講座分為兩部分,《智慧篇》由愛百合機構牧養總監暨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部長吳思源先生主講,《心靈篇》則由宏恩基督教學院心理學院副主任、前伯特利神學院教授及輔導中心總監黃葉仲萍博士主講。
吳思源先生提到,香港人的開心指數創十年新低,僅得6.1分,且以25至34歲組別為最低,抑鬱問題亦見加劇。近月社會事件升溫,有42%香港人有移民打算,不同立場團體互相對立自雨傘運動後愈趨嚴重,更延伸至家庭和教會中,他特別以余英時先生悔咎年少時曾出狂言怒斥長輩,提醒不論政見如何,說話也要盡可能留有餘地,切忌把不同意見的人「妖魔化」。
他續引述雅各書三章提醒信徒要學習舌頭的功課。吳先生解釋,影響人或國家的命運很多時只是最小的舌頭如何表達,如若當政者在六月不說出高傲和缺同情心的說話,就不會造成禍害;在家庭也是如此,家長說話應留有分寸,不與子女過分爭論,只需要一同為社會禱告,「今日這個年代,更需要溫柔的心接待所有人。」他提醒,不要怒目相視立場不同的人,因他們仍然是按上帝形象所造。
他又言,譴責暴力的同時要警剔自義,應尊重一方心中追求公義,也諒解另一方擔心社會安全。他回顧香港這個國際都會,一直存在持有不同政見、不同立場、不同種族人士,卻能和平共存,今日應避免捲入種族撕裂。他又呼籲信徒要多為社會上任何的小人物禱告,收到資訊時要作聰明判斷,勿加鹽加醋,並鼓勵要以溫柔、同情、諒解、等候、謹慎自守的心面對當前處境。
他又籲基督徒要作鹽作光,在社會作調和的角色,不需是為取悅任何一方,只需要看清事情非絕對。「教會應成為社會的避震器。」吳先生直言近日有警察信徒不敢返教會,他提醒信徒回到教會應暫時放下政見,對弟兄接納和擁抱,不需要認同對方,只需要陪伴一同坐下,發揮沈默的同行。
成為他人避難所 溫柔眼神作聯繫
黃葉仲萍博士不諱言,近日有信徒因政見而離開教會,她提醒衝突矛盾的出現,往往是因人只站在自己位置,無法代入他人位置,於是視野有所局限,不願意讓步。她又以薩坦爾家族治療模式提醒,同理心能夠聯繫他人,良好溝通能使人在差異中成長。
她認為港人過去生活太舒適,以致社會缺乏危機意識,面對今次社會動亂,每個人都應反思教育、經濟、民生、管治及人與人之間關係等,仔細思量社會中重要的價值,「今次社會需要徹底地成長,惟過程會經歷很多痛苦。」她又言,改變想法和心情感覺就會改變,並引述哲學皇帝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指出,阻擋前路的就是出路,想得通就能成長。
她指,香港今日需要縫補修理,信徒應該成為他人的避難所,香港很多人正在受苦,要多用溫柔眼神擁抱對方,在靈裏面聯繫,用眼神提醒對方是個有靈魂的人。她提醒,矛盾衝突雖然有很多痛,但同時有很多愛,因為不關心就不會付出那麼多,可以多感受香港近日痛苦中的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專題】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