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的劇場


2869 期(2019 年 8 月 18 日)
◎ 阡陌上的邂逅 ◎ 黎海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我是墮落世界裏被撕剝啃咬後的生還者。在後來才開始關愛且支離破碎的殘骸上,心存敬畏地漫遊。」(Annie Darllard)

  在季節的更迭中,每棵樹都上演着循環不已的默劇。生命的細胞和死亡的因子都裹在樹幹裏頭活動。至於昆蟲吸取它的汁液,也上演着繁殖的生生死死劇目。整個夏天,你不時聽到響徹森林尖拔的蟬鳴。金秋時節你踏在落葉上,聽到金屬鏗鏘的樂音;一抬頭,卻看到枯枝上正抽發出一根嫰芽。

  一場致命的肺炎,成就了安妮.迪勒德生命的體驗和書寫。她在聽客溪(Tinker Creek)生活了一年,在貼近大自然之際目睹層出不窮的死亡事件,才看到生命妝檯的背面,因多了個視角而深刻起來。《溪畔天問》奪得普利茲獎那年她二十九歲。她在聽客溪畔不住對奇異的萬象審視、追問,表達內裏的困惑和懷疑。「我不是科學家,卻是一位詩人和一位具有神學背景和對奇特事件偏愛的漫步者。」她說。

  她在漫步中看到自然界中讓她最為困惑的事件。她踏着的針葉樹底下,究竟發生甚麼事?蟬的幼蟲在地底下,緊緊抓住樹根吸取甜美的汁液。在暗無天日潮濕的地底下,繁殖週期或說隱匿期,居然長達十七年!牠們從未見到太陽,不論晴雨溽暑結霜,年復一年,在地底下摸索。讓安妮感動而又困惑的是就在她身處的地底下,一種孔雀舞蹈正在進行。依我們看,與其說是孔雀之舞,不如說是復活的羣舞。就在四月裏一個漆黑的夜晚,仙子羽化現身!如同訓練有素的軍隊,全都掘開泥土一點一點爬向樹木,褪了殼,巨大而強健。黑綠色的身體閃閃發亮,佈滿血脈透明的翅膀摺疊在背上,還有紅而亮的眼睛。牠們棲息後飛向空中。十七年地底的等待,只為一個月的陽光。雄蟬開始持續一整個夏天歡樂的交響大鳴唱。交配後屍體枕藉,驚心動魄。卵蟲自樹幹鑽入地底深處,再等待另一輪十七年後的復活。

  中國古詩人眼中的蟬含氣飲露,黍稷不享,處不巢居,應候守常,而以清廉儉信喻之。牠是立身高潔的君子象徵,還象徵復活和永生。因牠的生命周期最初是幼卵,後蛻為幼蟲鑽入地底,若干年後成蛹,最後變為飛蟲。在上帝所造萬物中,我們總會在死亡之處,覓得復活的奇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第四屆十大傑出長者】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