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聖經《和合本》自一九一九年出版以來,至今已百年,深受世界各地華人信徒愛戴,幫助全球華人教會聯繫起來,同讀一本中文聖經,體現「和合」精神。
在這百年間,《和合本》聖經的面世,對於中文聖經的翻譯、出版和分發,產生甚麼推動作用?聖經公會又如何從《和合本》開枝散葉,因應不同的需要,為華人教會孕育和促成後來各個中文聖經譯本的誕生?
傳遞聖經翻譯的棒子
早於一九三七年,大英聖書公會、美國聖經會及蘇格蘭聖經會出版《和合本》聖經後,在上海成立中華聖經會,負責在華的聖經事工,並且分發和推廣《和合本》聖經。到了一九四八年,中國局勢急變,中華聖經會遷到香港,易名為香港聖經公會。
香港聖經公會於一九五零年成立,除了接過《和合本》的棒子,繼續出版和分發這本中文聖經外,還一直致力使中文聖經譯本更趨完善。可是,嚴謹而準確地翻譯一本聖經,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往往需要用上數十年時間,既艱鉅又漫長。畢生從事聖經翻譯工作的聯合聖經公會翻譯顧問洪放博士曾這樣說:「翻譯聖經好像栽種一棵樹,兩三年難有收成,要二、三十年才可開花結果。」
聖經翻譯事工需要恆久忍耐,付出的資金更是數以百萬計。聖經公會怎能負擔這筆龐大的費用呢?這完全是上帝的恩典、翻譯人員的忠心、各地信徒愛心的奉獻!例如呂振中牧師於五、六十年代埋首於聖經翻譯時,呂師母便不辭勞苦地在工餘擔任義務募捐員,逐家逐戶籌募經費,支持《呂振中譯本》的翻譯和出版費用。過去多年來,如呂師母的無言耕耘者,又豈止一個?
參與的聖經翻譯成果
繼《和合本》聖經,香港聖經公會由成立迄今,直接或間接參與翻譯或修訂的中文聖經超過五本,包括《呂振中譯本》、《現代中文譯本》、《新標點和合本》、《廣東話聖經》、《和合本修訂版(和合本2010)》等,還有一些少數民族語言的聖經,如蒙古語聖經。現臚列上述五本中文聖經的源起與特點,與讀者一同為着上帝豐富的供應而感恩!
1. 《呂振中譯本》
在上世紀中葉,可以閱讀希臘文和希伯來文的華人信徒實在不多,呂振中牧師更是難得的人才,能直接從原文翻譯聖經,所以大英聖書公會及美國聖經會一直支持呂牧師的譯經工作,包括在經濟上提供援助、安排聖經公會的同工和專家與呂牧師討論翻譯工作,甚至資助他於戰後在英國和美國進修。到了一九七零年,呂牧師畢生致力翻譯的《呂振中譯本》,終於在聖經公會大力支持下,得以面世。這本緊貼原文翻譯的聖經,至今仍是許多進深查考聖經的牧者、神學生和信徒寶貴的參考材料。
2. 《現代中文譯本》
語言隨時代而演變,為了讓慕道者和初信者也容易明白聖經,自一九七一年起,由聯合聖經公會策畫斥資,許牧世教授、駱維仁博士、周聯華博士、王成章博士和焦明女士等,以可靠的《現代英文譯本》(Today's English Version)作為藍本,並以「意義相符、效果相等」的原則,重新翻譯中文聖經。於一九七九年出版《現代中文譯本》。此後又於一九九五年完成《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
3. 《新標點和合本》
早於一九五八年,英美兩國的聖經公會在尤金‧奈達(Eugene A. Nida)推動下,同意修訂《和合本》聖經,並從一九六二年開始,與中國教會領袖和學者商討。直至一九八三年,聯合聖經公會先後在香港、台灣和新加坡等地舉行有關修訂《和合本》的研討會,普遍認同有需要對《和合本》作出修訂,於是組織一隊聖經學者、翻譯顧問及編輯人員,開始從事修訂的工作,並於一九八八年出版《新標點和合本》。這是對《和合本》的初步修訂,主要是以一般現代通用的標點符號代替《和合本》所用的舊標點,並對新舊約的用詞盡量統一,使用更適合的人名和當今通用的地名,為日後的《和合本修訂版(和合本2010)》鋪路。
4. 《廣東話聖經》
這是全本以廣東話(廣州話)譯成的聖經,最早的版本是一八六二年由美國長老會傳教士丕思業(Charles F. Preston)翻譯的馬太福音與約翰福音。禮賢會傳教士呂威廉(Wilhelm Louis)於一八六七年出版路加福音。後來於一八六八年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以西方的《公認經文》為基礎,翻譯了某些書卷,最後在一八七七年出版了新約,一八八六年修訂再版;舊約在一八九四年完成。當《和合本》出版之後,大英聖書公會和美國聖經會於一九二六年,聯合修訂了新約;一九三八年,在上述聖經公會的支持下,出版了舊約全書的修訂本。一九五九年,香港聖經公會也出版了《廣東話聖經》。到了二零零零年,以《和合本》為基礎,再次修訂《廣東話聖經》,並於二零零六年出版《新廣東話聖經》。
5. 《和合本修訂版(和合本2010)》
聯合聖經公會在廣泛諮詢港、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教會領袖與牧長,取得共識後,於一九八五年開展修訂《和合本》的工作,先從新約着著手。直至二零零零年,聯合聖經公會把這龐大的修訂工作移交香港聖經公會統籌,並籌募所需經費。當時香港聖經公會雖然資金和人力短缺,惟經過多次祈禱後,時任義務總幹事的梁林開牧師憑着信心,答應承擔這大使命。剛踏出信心一步,上帝即有奇妙的供應:有人恰巧捐贈一筆遺產,足以開展舊約的修訂工作,由周聯華博士和駱維仁博士擔任主編,洪放博士為翻譯顧問。
這項計畫力求保持《和合本》原有之風格,只在有需要修改時才作出修改。新約依據聯合聖經公會一九九三年出版的Greek New Testament第四版,舊約依據一九九七年出版的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nsia,並且參考其他語文譯本及考古學者對聖經抄本的考證、校勘等資料。除了忠於原文外,也尊重中文語法之通順,並以最自然的中文來表達。對於較古僻、容易產生歧義和不符合今天習慣的字、詞、句,都作出適當的修訂。整項工程於二零一零年完成,並為《和合本修訂版(和合本2010)》舉行奉獻禮。
下表簡列各中文聖經譯本的特點:
中文聖經譯本:呂振中譯本
初版年份:1970年
特點:●緊貼原文意思。
●注意區分古代原著與後人附加的經文。
●詞語更貼近現代人用語,如「拉比」、「公會」改譯為「老師」、「議院」。
中文聖經譯本:現代中文譯本
初版年份:1979年
特點:●為適合初信者和慕道者,盡量避免採用一般人不易了解的宗教術語。
●強調「聽」和「讀」同樣重要。
●譯文較口語化,一般中學生都看得懂。
中文聖經譯本:新標點和合本
初版年份:1988年
特點:●用語和文體與《和合本》基本上一樣。
●以一般現代通用的標點符號代替所用的舊標點。
●使用現代通用的人名和地名,如「士班雅」改為「西班牙」。
●代名詞的第三人稱,男性用「他」,女性用「她」,動物用「牠」,事物用「它」,使讀者更容易辨別。
中文聖經譯本:新廣東話聖經(修訂版)
初版年份:2006年
特點:●全本聖經以廣東話寫成。
中文聖經譯本:和合本修訂版(和合本2010)
初版年份:2010年
特點:●繼承傳統,以盡量少改為原則。
●參與學者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台灣、新加坡、澳洲、馬來西亞等地,務求各地華人都能讀得明白。
●忠於原文,並以最自然的中文來表達。
【要聞】
【教會之聲】
【文林】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和合本》聖經百週年紀念系列】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