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60 期(2019 年 6 月 16 日) ◎ 平視人生 ◎ 蘇永權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第一個展館一條曲折小路,就以大量鏡子及大型螢光幕組成,自己的身影不斷穿插在螢幕上的電影光影之中,這樣便帶領大家走進德國電影的時光隧道。
德國電影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是非常陌生的,因為它不像荷里活電影般充滿計算的娛樂性,也不似意大利或法國電影的一樣細緻、趣味盎然,但德國電影也有它獨特之處,特別是早期二十、三十年代的德國電影默片,充滿奇幻的表現主義,如《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不死殭屍—恐慄交響曲》及《大都會》,它們可說是驚慄與科幻電影的鼻祖,屬經典之作,當中的形式化與表現主義風格可說是「重口味」,把人物形象和場景極度風格化,所以「場面調度」(Mise en scène)都非常極端化。跟隨德國電影發展史的腳步,由古至今、希特拉式政治宣傳電影、一代影后瑪蓮德列治(Marlene Dietrich),到七十、八十年代德國電影新浪潮,都一一重現在你眼前,看到電影正可以反映我們不同時代的精神面貌,有人可以反映現實生活的寫照,但也會有人利用作政治宣傳的工具。
你還可感受到展覽館內大玩影像和聲音的感染力,你仰望一面近三層樓的高牆上、嵌置十八部三十吋的電視螢幕,重塑《大都會》,加上無數塊鏡片,令你的身影彷彿又投入在數十年前的光影之中,你走着走着,一下子是《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陰森恐怖的配樂,一下子你又陶醉在瑪蓮德列治性感低沈的歌聲裏。
參觀博物館最大的得益是可以在短短數小時之內,可以令你穿越時空,到達某個特定時間與空間,除可發思古幽情,更重要是以古看今作自省。
「萬軍之耶和華這樣說:「你們要反省自己的行為。」(該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