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圖書館,原本像個天堂,在那裏工作的人,也原本工作得很開心,日日看着天真無邪、無憂無慮的小孩子,多可享有長壽。
那日子圖書館的管理員,按學生的需要及興趣訂購圖書,然後編碼、裝禎、上架。她們多趁學生上課時盡快做妥這些事情,因為當小息及下課後,學生多湧進圖書館,找喜歡的圖書看。那些年沒甚麼拔尖補底,也不用參加甚麼興趣班,即使頑劣或欠交功課的也只佔少數。大部分走入圖書館的學生多是開開心心的。這時候管理員姐姐總會走過來,言笑晏晏的跟學生們談天。
「啊,圖書館剛剛入了一套安徒生童話集,你們喜歡看嗎?」
小朋友雙眼頓時發亮。
「姐姐和你們講魯濱遜飄流記,好不好?」
「好呀!好呀!」
孩子們立時圍着她,職員姐姐笑不攏嘴。
學校的圖書館本來就是如此,輕輕鬆鬆,只提供一個愉快和自由閱讀的環境,不用搞甚麼年度計畫、跨校比賽、閱讀獎勵⋯⋯全都是多餘,也無助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我突然想起上世紀八十年代我曾被聖保祿女子中學圖書館主任邀請到該校講一個鼓勵閱讀的講座。講甚麼我已全忘記了,但兩年前凑巧認識了該校一位校友,她中學畢業不久已出來社會做事,但仍喜歡閱讀有空,也常去公立圖書館。
以前在學校圖書館任管理員的人,多是女性,比較文靜,喜歡讀書,熱愛小朋友。校長信任她,也明白她,而她也有相當的閱讀品味,懂得邀何紫、潘金英、小思等到學校演講,學生要來聽就可以了,不用畫蛇添足寫甚麼感想,更不用做問卷評核確定學生聽講後的效績。
香港的教育局長楊先生一定明白這個道理,否則他也不會送他的子女到外國讀書。而美加澳紐以及歐洲的中、小學圖書館,大都像我所說的那種樣式。
只是香港那位抵不住壓力而輕生的圖書館老師,是生不逢時了,十分令人惋惜。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HeHeSheShe】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