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整全訓練


2846 期(2019 年 3 月 10 日)
◎ 教會觸覺 ◎ 曾錫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神學院是訓練基督工人的機構,但也是學術機構;「學術」這個詞就包括兩方面,「學問」和「技術」,因此畢業生應該是學問與事奉技能並重的,這也是堂會牧者與宣教士所必需有的基本功,因為有學無術是紙上談兵、有術無學是匹夫之勇,兩者都不是可取的。

  神學教育不單是學術及技能的訓練,更是生命的操練和建造,目的是造就「天國人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訓練的不單是今天堂會能用的人,更是天國的工人,這是需要花時間和提供整全訓練的。

  面對今天的世界,宣教工人更需要整全的訓練。除了傳道人所必需的聖經、神學及事奉訓練以外,還需要加上適切工場事奉的科目和培訓。

  宣教就是跨障完成大使命的工作,所以宣教同工也必須有跨越語言、文化、地域、種族和社會階層等障礙的事奉能力,因此訓練課程便必須包括跨文化生活與事奉、宣教文化人類學、宣教神學及福音本色化等相關及實用科目。但現時大部分的神學課程只提供一至二科如宣教概論一類的通識科目,這是遠不足夠的,難怪有些人說神學院的訓練不適合工場的需要。要解決這問題,神學院就必須設立宣教或跨越文化研究的主修課程,並提供有系統及整全的宣教學基礎訓練,這是培訓宣教人才所必須的。

  除課程以外,培訓的方法及方式也需要更新,傳統只注重課堂教導及本地堂會實習的模式是不能滿足今天宣教訓練的需要。今天的宣教士要面對複雜及高壓的工場處境,他們需要全人及整全的訓練,所以學習模式不能單是知識性的教導或分割地進行,而是將知識與體驗、生命與事奉整合起來的學習模式,因此以社區為教室的探索式學習、不同的營會、體驗性的服侍,以至海外跨文化實習都是必須的,目的就是幫助學員整合他們的生命與事奉(Integration)。為此,建道神學院的宣教訓練包括三天的宣教成長營、本地跨文化考察、宣教團契、佈道團、由四星期至一年的海外宣教實習等。藉着參與這些非正規的學習,讓同學也能掌握到團隊合作和領導技巧這些工場事奉必須的技能。

  神學訓練最後的一個挑戰就是今天宣教工場需要各式各樣的宣教工人,傳統單一課程訓練出來的已不可以滿足工場的需要。過去只有一種宣教士,就是佈道植堂的傳道人宣教士和少數有專業技能的宣教士,例如醫療宣教士。但今天我們隨口說來就有不下七八種之多:專職宣教士(傳統)、雙職/帶職宣教士、特約宣教士、巡迴宣教士、創啟宣教士、支援宣教士、短期宣教士、信徒宣教士等等。

  因此多元化課程和配合學員上課的安排是必須的了。筆者任教的建道神學院是一所全科神學院,以訓練專職終身服侍的傳道人為核心使命,為神國事工訓練合用的人才,包括牧者和宣教士。但在最近十多年中,除了全時間和住院的課程以外,我們亦積極開展新的課程和配合學員需要的教學模式,例如:在市區上課的部分時間課程、視像及網上課程、短期密集課程等。

  我們的目標是讓生活在不同處境和不同教育水平的人都有機會接受神學教育及適切的宣教學訓練,目的是為宣教事工提供更多元化及合用的工人。特別值得分享的就是本院在市區晚間上課的兼讀宣教課程,課程包括跨越文化研究證書(CICS)、跨越文化研究文憑(DICS),基督教研究碩士主修跨越文化研究(MCS-ICS),課程的目的是為信徒領袖、帶職事奉者及創啟工人提供神學教育及宣教學訓練。這課程現已為不同的宣教工場提供超過三十位的宣教工人。

  曾錫華(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研究部主任及副教授)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