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聯會探討青年牧養培訓事工
 從困局中找出路挽回流失信徒


2846 期(2019 年 3 月 10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青少年流失問題令不少教會束手無策,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育部教牧及信徒培訓組已於二月二十五日舉行「青年牧養——困局與出路」研討會,馬鞍峰香港教會堂主任李志剛牧師在會上分析流失成因,並分享其教會的經驗,另設四個工作坊深入探討議題,有約一百一十人出席。

  李志剛牧師引述二零一四年香港教會普查指出,崇拜人數增加4.4%,惟十五至二十四歲會眾減少12.5%,二十五至四十四歲會眾減少17.2%,「十五至四十四歲的會眾是整個教會的動力根基,他們具備專業、財務、統籌和入世能力。」他推介閱讀《Church Refugees》一書,從社會學探究為何基督徒會離開深愛的教會,現時香港有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萬離開教會的信徒,稱之為「DONE」。

  「這羣DONE是支持基督教機構的生存之道。」他直言,很多DONE離開教會後,依然深愛上帝而且進入機構事奉,他們一般不喜歡教會架構,認為教會有過多批評和規條,對社會亦無影響力和貢獻。他們又認為牧者多是傳統或官僚的擁戴者;甚至曾給教會建議卻遭否決,但他們熱愛幫助別人和貢獻社會,喜歡教會接納不同背景的人,並渴求有社羣和深入的人際關係。李牧師認為教會需要對此懺悔(Repent)並作出改變,使教會對社會的貢獻要大到不可被人忽略,努力使城市喜歡教會。

  他續言,現今青年面對社會七大挑戰,包括關係、財務、情緒、心理、身體、職業和靈性,在不同年齡需要有所不同,如初中階段看重關係;高中面對公開考試而產生情緒和心理需要;大專生則開始思考職業前路等。他不諱言,教會一直不論需要而使用同一套系統作牧養,忽略了年輕人處境不斷改變,「今日教會用了甚麼方法牧養變化中的青年人?教會是聚會點還是領袖培訓中心,成為讓人安全地實踐公義與個人發展的地方?」

  李牧師續以羅馬書十二章二節提醒教牧不要模仿世代,要藉着心意更新而改變過來,並鼓勵牧者要時刻抓緊不變的真理,才能轉念找到新方向。他認為教會必須採取行動,幫助信徒轉化關係、財務、情緒、心理、身體、職業和靈性健康,特別是教會不應避談財務,加上今日八成問題來自職業,牧者應有更多對不同職場的認識,明白在職場上各種難處,成為學習型教會。

  「今日香港教會大部分以分齡牧養,因為覺得經歷相近,但事實他們屬靈年齡不同。」他指出,教會增長只着重將社區人士變成羣眾,繼而成為會友,但理想的教會需要更多委身者、核心成員和受差者運作。馬鞍峰香港教會銳意培訓事奉人員推動教會事工,因此同工比率較一般教會低數倍,同時加強牧者和會眾的領導力訓練,培訓他們作牧養工作。

  除了建立「屬靈年齡」牧養的系統,其教會亦積極創造共融友善的聚會環境,建立「無閒話文化」,並花大量時間幫助信徒發掘恩賜,透過各種事工加強教會對社會的貢獻。教會亦要鼓勵創新,希望會友能從錯誤中學習,「教會有很強的『衰得快』(Fail Fast)文化,我們相信衰得快,成功機會更快來到。」

  但李牧師坦言最具挑戰性的行動是牧者停止對教會具體事工的控制。其教會限制同工落手參與事工,只作領袖推動會眾參與事工發展,由其關注議題和恩賜開展事工;同時,會眾必須停止對教會領導權的控制,他直指教會其中一個不增長的力量是源於不協調的執事會與同工關係,是深層次結構問題,他希望在華人教會可以產生新的方式。

  四工作坊分享經驗 重拾信任轉危為機

  禧福協會M9邊緣青少年事工統籌主任曾子聲牧師以「逆轉青年『出走』的轉危為機」為題,引述外國研究數據指,青少年離開教會主要因為教會拒絕改變、教會缺乏未來的方向和異象、拒讓青少年作領袖、教會難以保持合一等。他又提到教會的規模、地點、設備和經費固然重要,但與教會增長無必然關係,他不諱言具創意的事工有助吸引青少年,但對教會發展未必有重大幫助。

  曾牧師認為,教會增長要訣在於賦權予年輕人,讓他們參與教會事奉和領導角色,教牧必須了解青少年的內心,與他們同笑同哭,而非只教導聖經知識。另外,教會不但要關顧年輕人,更要投放資源到他們的家庭,幫助家長與子女溝通,共同為年輕人成長而努力。他又指,許多年輕人社會公義感強,如教會未能回應,他們便會離開教會,因此牧者可多舉辦社會服務事工,幫助他們尋回使命和熱情。他強調,牧者應鼓勵信徒領袖按自己恩賜和興趣發展事工,如籃球、足球事工等,既可吸引年輕人,又能避免因感到事奉壓力而耗盡(burn out)。

  神學院客席講師及資深青少年事工顧問伍德輝牧師指,門訓是青少年事工的成敗關鍵,但強調門訓不是課程,而是導師與年輕人一起經歷和面對困難,可說是生命影響生命的工程。他補充,導師需了解每個年輕人的特質,幫助他們按恩賜發揮潛能;其中還需包括帶小組技巧訓練和信仰反省,讓他們學習基礎信仰知識,以致懂得如何利用說話技巧傳福音。最後是心靈醫治和成長,幫助他們認識生命及自己與上帝的關係,否則將容易在事奉中枯竭。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CYE副範疇主管房大偉牧師則分享「留住信二代的心」之門徒訓練,他表示牧養信二代有兩個重點,第一是教會要讓年輕人做回自己,第二是教會要讓信二代整合信仰與個人經歷,惟坦言最困難是讓家長信任堂會及牧者。此外,他亦分享於恩福事奉的經驗,指牧者要清晰回應家長的訴求,如孩子年紀尚小時,可建議家長與子女一同參與活動,但當子女逐漸成長,家長應保持適當的「距離」,避免擔任其小組導師等,以免引起角色衝突。

  中華基督教會青衣全完堂堂主任黃偉昌牧師指出,青少年信徒出走問題非一日之寒,早於一九九九年教會普查已揭示斷層及信任失落的問題,其後因青年崇拜發展,令聚會人數一度增升三倍,並於近年再大幅回落,他認為數據背後的原因很值得深思。不少年輕人有感教會虛偽,他以其堂會更新經驗作分享,首先進行崇拜更新,加入認罪、關懷社會及世界的牧禱和差遣三部分;其次改革教會領袖層,優化體制,如確立輪休機制及執事歲數限制,希望讓年輕一輩被信任及體現民主,並重拾對教會的信任和信靠。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