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


2846 期(2019 年 3 月 10 日)
◎ 平視人生 ◎ 蘇永權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最近因為搬家需要翻箱倒篋,把所有個人物品都需要重新檢視一次,看看是否會繼續擁有、收藏或拋棄。因為,每一件物品都可能隱藏着跟自己有一段感情,每一個收與放與否的抉擇都會是一次靈魂的爭戰,這個「斷捨離」的過程可能會極痛苦。

  相信近年大家在不同場合都會聽過「斷捨離」這三個字,特別在藝文界或所謂文青圈子都流行談論甚麼是斷捨離或可如何做得到,甚至有人會把它跟愛情拉上關係,如何把一段感情斷捨離。

  「斷捨離」這個概念由一位日本女子山下英子提倡,靈感來自她於學生時代學習瑜伽行法哲學的「斷行、捨行、離行」。「斷」是指斷絕不必要的東西、「捨」是指捨棄多餘的雜物,「離」是指反覆執行斷與捨,脫離對物品的執着。早在二零零一年,山下英子以雜物管理諮詢師的身分,在日本巡迴演講,宣傳這個「簡單生活」的概念,非常受歡迎。

  活在這個物質豐富的年代,每人都會經歷過「擁有容易,捨棄難」,只要我們看到合適的東西,一付款便可擁有,整個過程不需一分鐘,又或者「買多一件半價」的速銷方式,都會令我們「買多咗」,但當買完回家之後,可能才發現家中同樣的東西不只一樣,又或者很少使用,把它束之高閣,但到要捨棄它的時候又好像會依依不捨,難以跟它「一刀兩斷」。又一些「具有紀念價值」的物件,可能覺得會盛載着一輩子的回憶,但甚麽才是具有紀念價值的東西便很難說,可能是別人及商戶的贈品,沒有任何用途;又可能是一些紀念品,都不知是「紀念」甚麼?所以當我們要跟它們說聲「斷捨離」的時候,又可能會感到若有所失,那種感覺便會令我們家中的雜物堆積如山。

  其實我們首先要「源頭減廢」着手,當我們買東西付款之前,再一次問自己,我真的很需要它嗎?又或者我送禮物給別人之前,也問一問自己,他真的需要「它」嗎?繼而,我們也要養成斷捨離的習慣,簡單的生活就由自己的案頭開始。

  「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傳三6)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