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17 期(2018 年 8 月 19 日) ◎ 心靈絮語 ◎ 李碧如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最近從日劇台看了好幾套這種晨間劇,覺得日式婆媽劇其實頗有可觀。由於晨間劇多以女性為主角,講述她們努力奮鬥成功的故事,很勵志溫情,看得人心頭溫暖。像《童心四姊妹》裏四個好朋友一起創業,組成著名品牌的童裝公司。像《雛鳥》,講述女主角為找尋打工失踪的爸爸,離鄉別井跑到東京去生活。故事都很正面,劇中人物之間沒有勾心鬥角,只有互相支援,相濡以沫。雖然不免有美化之嫌,但現實生活已經夠多壓力煩擾,能夠暫時逃避,倒也不失其療愈作用。
編劇們都肯花心思,將日本歷史融入劇中。譬如《童》劇從二戰講到戰後復興,不着痕跡地跟老百姓重溫歷史,描述國家如何由戰後廢墟重新站起來,在虛構戲劇中加入真正歷史圖片,這樣深入淺出的教化,比聲嘶力竭的國民教育有效得多。又像《雛》劇,寫男女主角第一次拍拖跑上東京鐵塔,畫外音就乘機介紹此塔當年如何興建,又如何曾列世界第一高的「威水史」。這樣學習本土歷史,比紀錄片來得有趣動聽易入腦。
最欣賞的還是劇中人熱愛生活的態度,他們總是笑着迎向生活上的種種挫折,即或流淚卻不失盼望,他們的堅持和韌力叫人相信:只要勇敢活着,天大困難都可以克服。每天上班前看這樣勵志的短劇,真教人活得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