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牧養


2811 期(2018 年 7 月 8 日)
◎ 生命同行札記 ◎ 區在國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親愛的子頌:

  很高興你參加了上星期的牧人飯局,你是參加者當中唯一一位神學生,但若論年歲及在教會中參與牧養事奉,卻比好幾位年輕傳道人更為資深。

  看見你認識了好幾位傳道同工,包括我的一對大學同學的女兒。與人交談是你的強項,這是完全沒有懸念的。我經常鼓勵年輕傳道同工彼此多認識、多交流及多代禱,如果上帝將來帶領你投身教會牧養工作,盼望你能夠發揮恩賜,多與「同業」保持互相支援的關係。

  說起我的那位大學同學的女兒愛恩,她與你一樣曾經在商界工作,也同樣具有跨國工作經驗。她蒙召回港修讀神學,畢業後留港牧會,投身牧養青少年的工作,由於家人已經移居加拿大,她隻身適應香港的生活節奏,更要重新認識香港的青少年文化,期間經歷重重挑戰與考驗。

  我鼓勵愛恩與眾多年輕同工,必須尋索牧養青少年的一手的埋身經歷,千萬不要只做一個透過講壇和會議去牧養生命的牧人。

  我們生理上不再是少年時,甚至是生活方式與生活文化不再年輕的上一代、上幾代!於是,有不少聲音表示,我們要提防與青少年脫節,並要努力學習他們的特殊術語、潮語,也要學懂一些他們的嗜好和玩意兒,例如現在流行的網上遊戲、青少年如何熱衷於社交媒體等等。 

  我同意這種進到現場的牧養態度,深入了解所服侍的受眾,必定比遠距離的教導更加有效。然而,即使我們用盡十八般武藝,仍然沒法變身成為一個青少年人!我們可以在現場與他們一起打機,也可以透過社交媒體與他們對話交流,但這就足夠了嗎?

  投身青少年牧養幾十年之後,我發現生活與文化的載體在高速轉變,我們固然需要調適自己,免得被時代的巨輪狠狠地甩掉。不過,有一件事從來沒有改變過,就是人總渴望有真誠且深入的關係,尤其是青少年成長階段。我們有效地進入現場,掌握青少年生活與文化的載體,作為接近他們的橋梁,這是基本功;不過,到頭來我們需要的,是用心、用情意去建立生命關係,再用上帝的話語,和自己的生命見證去牧養他們。

  以生命懷道!

  國叔叔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