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九十年代互聯網興起之後,便完全打破了昔日接收資訊的模式,我們不再倚賴傳統的傳媒去接收新聞資訊,試問還有多少人仍會到報攤買一份報紙來細讀呢?在港鐵車廂內可以看到,大部分人都拿着手機觀看自己喜愛的資訊,就算是拿着免費報紙也較少,閱讀收費報紙的更為鮮有,網絡世界免費至上,所以更遑論要付訂戶費用觀看新聞資訊,不少新聞機構抵受不住時代巨輪的衝擊,而經營困難,傳媒給人的感覺已成為一門「夕陽行業」。
近期上映的一套美國電影《戰雲密報》(THE POST),講述在七十年代一份美國國防部針對美國在越戰期間的政治及軍事參與的機密報告,「五角大樓文件」(The Pentagon Papers),記錄了美國政府在公眾不知情之下擴軍,這份文件被一名國防部官員交予《紐約時報》刊登部分內容,美國政府以觸犯聯邦反間諜法控告《紐約時報》,並申請禁制刊登。《華盛頓郵報》隨後亦得到文件後及刊登,同樣被政府控告,最終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以六票對三票宣判美國政府敗訴, 法官說:「新聞界永遠有監督政府的自由,使它可以挖掘政府的祕密,給人民知情權。」而《華盛頓郵報》出版人則表示:「新聞是歷史的第一份草稿。」電影試圖再次喚醒四十多年後的觀眾,新聞自由的價值是何等寶貴。
雖然新聞自由是社會的核心價值,而新聞機構有「第四權」的稱譽,在三權分立之下,監察政府的第四種權力,然而,近十多年來傳媒業不景氣,獨立的新聞機構相繼出現經營困難,《紐約時報》也要出售資產及轉型,而《華盛頓郵報》更要易手,近年傳媒業已進入寒冬期,各傳媒困苦求存和設法求生,甚至可能因為要生存而犧牲立場,但是受眾「免費午餐」的心態經已形成,新聞自由的價值可能慢慢離我們而去,一套電影的警醒似乎難以扭轉傳媒的頹勢。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
(彌六8)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閱讀轉化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