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俊祺:
平安!
是的,很多時我們查經的時候,都會忽略了文本的細節。特別是一些敘事經文,作者看來不經意的筆觸和描述,內裏往往蘊含深厚的意思。
當我們查考約翰福音二十一章基督在提比哩亞海邊顯現的事蹟,很多時都把閱讀的焦點放在一百五十三條大魚,又或者耶穌三次查問彼得「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的對話。這都顯然是作者希望讀者關注的焦點。
不過,對置身於現場的門徒來說,當他們搜尋回憶和印象,然後口傳或筆錄⋯⋯若我們仔細查看,很多時都會發現一些敘事細節,其實對置身現場的人來說,可能是非常深刻的記憶,對於讀者而言,若能看透這些文本細節的一鱗半爪,我會形容為有若尋寶。
作者告訴我們「他們上了岸,就看見有一堆炭火,上面有魚有餅。」(約二十一9)這對於整夜勞碌,本來毫無所獲的七位壯男,這是何等貼心的服侍!是主耶穌為門徒預備的早飯,而且那是炭火仍在烤煮的熱食!
這個場景,本來就已經叫人十分感動,但更加觸動我心的,是耶穌吩咐門徒:「把你們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約二十一10)俊祺,你有沒有想過,既然耶穌要為門徒準備一頓貼心的早飯,為甚麼耶穌不多帶幾條魚,甚至用神蹟多變幾條魚來,卻要門徒從滿網的大魚中,拿幾條過來?
敍事者沒有向讀者交代耶穌的動機,但文本卻清楚顯示,無論是捕獲一百五十三條大魚的神蹟,又或者要準備早飯這一件貼心美事,耶穌都在事件過程中騰出一些位置,讓門徒有份其中。原來神聖相遇是如此貼地,門徒並非觀眾,安舒地坐在觀眾席上欣賞耶穌的表演,卻其實是耶穌把門徒拉進祂的作為當中,要門徒成為活在現場的跟從者。
信仰從來都不離地,卻很多時是因為我們將信仰和現場生活割離,然後反過來認為聖經的教導脫離現實。主耶穌就是如此貼地,體貼門徒要面對裹腹的現實,賜他們百多條大魚,讓他們有份參與這個神蹟和這頓早飯。
我們都不要做自己信仰旅途上的旁觀者。
常與主相遇!
國叔叔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閱讀轉化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