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景行尚禮賢


2791 期(2018 年 2 月 18 日)
◎ 四環九約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建設城市的起步,先要開闢土地,更要修築道路,連通各處。維多利亞城第一條建造的道路是「女皇大道」(Queen's Road);卻由起初就誤譯作「皇后大道」。這條道路由西環開始,經過上環、中環,直至下環為終點;亦即是貫通整個維多利亞城。它沿着海岸修建,因此沿途婉然彎曲延拓。由於它的跨區長度,因此分作三段,分別稱作皇后大道西、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東。

  皇后大道貫通了城市最早發展的沿岸土地。可是不論洋商集中的中環,或是華人集中的西環和上環,沿岸土地都優先發展作為碼頭、貨倉、批發業及零售業;因此維多利亞城的沿岸地帶既土地短缺,亦環境繁雜。於是其他建設,包括學校及教堂等都走上山坡,在地勢較高處覓地發展。

  由西環至上環的山坡上,建有「般含道」;連接着「堅道」,一直延展至中環的山坡上。般含道連接着堅道,依着山勢婉然而建,沿途十分彎曲;可是這兩條山區道路由頭至尾卻算得頗為平坦!維多利亞城建有這段奇特的、彎曲而平坦的山區道路,因為它們大致依着九十米(約三百英呎)等高線而建。維多利亞城中很多歷史久遠的教堂,正是座落在般含道—堅道的沿路;包括矗立在此超逾百年的禮賢會香港堂。

  德國地區「萊茵傳道會」(Rhenish Mission)的教士在一八四七年來到香港,選用「禮賢」作漢語名字,既近原文發音又具備本色含意,十分精妙。他們以維多利亞城作為後勤基地,集中於鄰近香港的寶安及東莞地區傳道,工作日漸見效。及後隨着滿清皇朝中華帝國的衰落,有大量寶安及東莞的民眾相繼前來維多利亞城謀生。為了牧顧其中的信徒移民,禮賢會開始在香港舉行聚會,至一九一四年正式成立堂會。禮賢會香港堂既反映維多利亞城的土地發展,更反映宣教者敏於時勢的服侍情懷。

  區伯平 (撰述、繪圖及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婚姻這回事】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誰明宣子心】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