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相遇


2791 期(2018 年 2 月 18 日)
◎ 生命同行札記 ◎ 區在國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親愛的俊祺:

  平安!

  看來你不大同意我所說的,你仍然認為在基督復活以後及升天以前的四十天裏,彼得和六位門徒,即使並非貪愛世界,也不應該回到加利利湖重操故業,你認為他們當初回應耶穌的呼召,明明已經捨棄了漁船、捨棄了自己的職業,走上跟從耶穌的道路,參與傳道、教訓、醫病的職事,就不應該再去捕魚了,這好像為自己的未來,留下了一個空間,方便自己走回頭路。

  我感激你的坦率,清楚說明這只不過是你個人的想法,並沒有甚麼經文支持你這個推論,但是你認為惟有破釜沈舟地跟從耶穌,才是真誠捨己的追隨。好的,我們就把這個故事看作一個個案,互相討論,分享大家的睇法,那可能有更加貼地的領悟。

  正如我上一次說,彼得和團隊不能不顧及眼前的需要,他們打漁的根本動機當然包括了裹腹的需要,甚至藉此賺取一些生活費。按着這個我相信是較為合理的推論,充其量,彼得與門徒只不過是開展了一種類似自養自傳的做法,難道要他們坐在房子裏,完全不為生計籌謀,每天專心一意等待從天降下的嗎哪,那才算是真正的信心嗎?

  俊祺,你我都有衣食住行的需要,也無可避免要面對每天糊口奔波的現實。創世記所記載的「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裏得吃的。」本來就是十分貼地的寫照,豈不是嗎?那我們為何對於彼得和門徒在等待復活的主的過程中,肚子還是會餓的這個現實處境,不多加一些同理心?你接受自己活在現實生活中,卻期待好像彼得這般「全職」傳道者,每天過超自然的生活,不沾塵俗?

  看來,基督並沒有就他們捕魚這事,給予負面評價,除了指導他們怎樣可以取得豐厚的漁穫,更充分體恤他們一整夜的勞累,向他們發出邀請:「把你們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約二十一10)

  主耶穌竟然如此貼地,體貼門徒要面對裹腹的現實,賜他們百多條大魚,也讓他們有份參與這頓由耶穌主理,需要好好吃飽的一頓早飯。

  聖人也需要有衣有食,神子耶穌介入門徒「搵食」的過程,確是神聖相遇(Holy Encountering)。

  祝好!

  國叔叔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婚姻這回事】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誰明宣子心】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