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回合談悔改,這是不同學科都涉及的主題,我所關注的就是以「靈命塑造」(Spiritual Formation)入手,其實近年基督教已有不少學者提出靈命塑造的重要性,其中「悔改」就是靈命塑造的必經旅程。
我們走了一圈,各位筆友在「悔、罪、變」的各個範疇中暢所欲言,甚至意猶未盡,還有很多話想說下去,可見這個古今中外人類都必然「中招」的事,各家各派都想拿出「解藥」來處理一番,借用商業角度來說,這主題大有巿場,倘若世間有「後悔藥」可買,那間藥廠必然發達。
我完全同意錦權兄所說:「立志悔改,但改的不單是行為與思想,更是深埋內裏,構成我們的應對模式和性格。」無疑,悔未必因「罪」,這是立群兄「生命的轉化」帶來的好例子。我在先前的文章所言,悔悟是走往心靈深處的一條路,若有人真誠勇敢進入內心深處,又站在那個困鎖之處,分辨裏面的善意惡意,掌握到信念及行為模式的轉化,悔得深切才改得徹底;正如德謙兄指出,一位太太生命中遇上困局而尋求輔導,透過分析師幫助她進入內心,使她發現出人生新的一頁和嘗試;走筆至此,我特別歡迎兩位新力軍加入這個專欄,除了道風山我的拍擋周立群博士,更有註冊心理學家及腦神經科學張穎思博士為我們打開另一度窗門,穎思指出「認知行為治療」和「洞察力為本的治療」兩者原來可以相輔相承,能夠強化了持續改變行為的成效,她提到「洞察力為本的治療」給予那些肯不斷反思問題核心的人,因反省得以良好的治療過程。總之,我們都認同和重視人是有得變的!
我所關注的方向,靈命塑造重視「基督成形在我們心裏」,洞察力與改變原本就非常關係緊密,正是如此,反省得深只是個契機,因為「深深知道」不代表就會改變,「悟」雖然把我們帶入心靈深處,但那裏可是一個大迷陣,稍一不慎就萬「劫」不復;就像《盜夢空間》(Inception)那套電影,主角最潛意識深處就是為了太太死亡一事懊悔自責,在那空間差點就淪陷了。所以,我認同鉅章兄所說我們必須立定決心不再透過忙碌迴避生命課題,立定決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悔改不單要「悟以往之不諫」,更重要在「知來者之可追」!
知來者之可追,意思要放眼未來,從神而來的希望就是勇敢踏進未來的力量,我們進入內心而不淪陷,是因着主耶穌給我希望步向未來,我心有力向前啟動,相信過去的種種不能困死我,即使我還有一百種行為和幾十種心性都「不堪」,但我與神同行就不怕,生活模式「壞」了甚麼就改甚麼,人生態度衰了甚麼就更新甚麼;就像我初信時聽到黃得恩牧師所說的話:「我自己這一條信仰之路,我必定行上去,若我的腳有一天行不到,我就用膝頭,跪也跪到見主面為止!」
劉文亮(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靈修部主任)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婚姻這回事】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誰明宣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