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城由建設之初,人口隨即急速增多。更關鍵的,是滿清皇朝中華帝國的「太平天國」內戰,由一八五一年至一八六四年,促使鄰近廣東的大量民眾持續地湧來香港避難。人口暴增,令維多利亞城形成足夠大需要的傳道工場。原本心在中華大地的宣教者,很快就體察到社會情勢的發展,隨而產生本土意識,積極在維多利亞城植堂佈道。
英國的官方教會就是「英國教會」(Church of England),又稱作「安立甘教會」(Anglican Church)。這教會隨着英國的擴張而在分佈於世界各處的殖民地立足。當英國佔治香港之後,英國教會亦隨之而來。她參照〈使徒信經〉的內文,依據「我信聖而公之教會」這一句來取用漢語名字,稱作「聖公會」。聖士提反堂,是聖公會在香港第一所面向華人的堂會;她在一八六五年開基,位於華人聚居的西營盤。
現時基督新教通行的多種聖經中文譯本,都將Stephen這位聖經人物譯作「司提反」;可是聖公會的這所堂會卻稱這同一位人物作「士提反」。聖士提反堂成立之時,福音才初傳中華不久,那時尚未有統一的聖經譯名。「士提反」是按照一八五二年出版的、當年最新翻譯的〈新約‧委辦譯本〉。在這半世紀之後,一九零七年出版的〈新約‧和合譯本〉,才開始通用現時的譯名。
進入聖士提反堂,迎面所見是一幅懾人心弦的大型鑲嵌彩窗畫;畫面所見的正是士提反殉道的情景。畫的兩側列出聖經的記述:「眾石擊士提反,士提反籲曰,主耶穌接我神也;又屈膝大呼曰,主乎勿以此罪歸之。言畢而寢。」(附加標點)。讀着〈聖經‧委辦譯本〉的譯文,可以體會聖士提反堂走過一百五十年的見證,可以感受福傳中華的前赴後繼,可以呼吸福傳中華的一脈相承,可以沈思福傳中華的任重道遠。
區伯平 (撰述、繪圖及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特稿】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