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電競下成長一代
 家長應首重親子關係


2790 期(2018 年 2 月 11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面對孩子沈迷電競遊戲,家長或感束手無策。由Jesus Online、明光社、基甸、「網.想.正」合辦,G-Power協辦之電競牧養研討會Part 3家長牧養篇「如何面對在電競遊戲下成長的新一代」已於一月十八日舉行。

  Jesus Online歐建樑(春麗)直言,今日出生的孩子是網絡年代的原住民,不少嬰孩已懂得撥弄平板電腦(iPad)。他認為家長首要在小學時期建立領導權,例如透過訂立打機時間制度,以及保管下載遊戲的密碼,要讓孩子知道打機是由父母授權。他續言,在初中後一般擁有自己手機,情況可能會逐漸變得嚴重,但家長要明白電競遊戲是同學間的共同語言,一旦切斷可能會令他斷絕與朋友的聯繫。

  「網.想.正」創辦人甄偉業是位Youtuber,其頻道訂閱人數在兩年間增至超過十萬,總點擊次數高達三千六百萬次;同時他亦在教會擔任青年導師,「曾經我很掙扎,直播到凌晨三點,第二天早上卻要帶查經班。」直至一天他讀聖經時讀到「向軟弱的人,作軟弱的人」,於是他與身邊的網絡紅人一同展開「網.想.正」的事工,藉電競遊戲作福音工作,並幫助年輕人作人生規畫,尋找願景。

  「今日沒有人不接觸網絡世界,既然改變不到,就要認識它。」甄偉業向與會家長介紹近年流行的遊戲,包括LOL(League of Legends)、Minecraft、GTA(Grand theft auto)、MyCard及Overwatch等。他指,網絡紅人對年輕人具影響力,他們不單追捧,甚至想成為下一個網紅。他建議家長可透過安排親友中的大孩子,例如表哥等當「線人」,從而更多了解孩子喜好和打機狀況,他深信假以時日,年輕人找到願景就自然會轉變。

  從小培養興趣 守住親子關係

  基甸輔導員何美琪指出,年輕人沈迷打機很多時是由家長將遊戲機當作「電子保姆」或電子禮物開始,亦有不少是長假期後發生。她直指一般家長會先勸、後罵、再禁,結果卻適得其反,孩子偷用、強行使用,甚至示威罷食。她認為家長要先了解自己不允許孩子打機的真正期望,「打機某程式滿足他們成長階段的需要,你期望他停止打機後做甚麼呢?」

  她認為,香港家長無法脫離社會的大論述,緊張孩子學業的背後,是希望他們取得證書將來找到好的工作,然而她提醒孩子停止打機不等於就會讀書,因此家長先要問自己希望孩子在空餘時間做甚麼。她指,擴闊孩子的興趣和熱誠需要從小培養,可惜不少家長着重課外活動的證書,多於孩子在歷程中的探索,「當小朋友找到興趣時,你卻說『先把呈分試考完』,等同於消磨他的興趣、探索和好奇,到他長大自然轉而打機。」

  何美琪笑言有家長認為讓步就是輸,她建議先放下戰場假象,在良好關係下與孩子談判條件,同時要控制好自己情緒。她曾處理個案,家長指孩子經常打機,孩子卻否認,最後發現孩子將打機的過程錄下,花長時間剪片配音等後製程序再放上Youtube分享,家長卻因不了解而否定孩子的創意。她多次提醒:「小心守住關係,才能有好的溝通。」

  基甸總監蕭智剛認為家長以偏概全,造成骨牌效應,最終無法處理。他不否認今日是沈溺的年代,但仍可解決,例如該機構透過野外訓練,培育孩子解難和社交等能力,並透過環境轉移令年輕人能走出家庭困局,從自我中心回到現實世界,透過歷奇和信仰讓他們頓悟。他強調脫癮不是指即時可以完全停止,而是維持限度不再惡化,等待時候到了慢慢脫癮,他鼓勵信徒家長多為孩子禱告,甚至禁食禱告,並寄語:「我們一同做學習者,學習與青少年同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特稿】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