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與不變


2790 期(2018 年 2 月 11 日)
◎ 釋經講道 ◎ 羅永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可九2-9

  顯現後最後主日

  生活在競爭激烈的香港社會,每個人都要拿出本事來,不然就會被淘汰。因此,小孩子開始讀書,便要爭入名校,又要在課餘學這學那;而且最好是跟名師學習。若是學鋼琴能跟郎朗或李雲迪;學羽毛球,能跟林丹或諶龍學習,那就太好了。無他,因為香港已經成為一個強者天下的社會。那麼,要活在香港,便要成為強者。

  耶穌的門徒中,有些是耶穌主動向他們呼召,(約一43-51;可一14-20);另一些是聽了施洗約翰的見證而改跟耶穌的(約一40)。耶穌是否像郎朗和林丹那樣的名師?十二個門徒是否想做高徒而跟從耶穌?還是因為聽了耶穌所宣講上帝國的福音(可一15)而捨棄漁網、留下父親跟隨耶穌?似乎,聖經沒有給我們一個清晰的答案。然而,我們知道,作為門徒,總希望自己的老師是一位強者。

  今天的經文說到,耶穌帶着彼得、雅各和約翰上了山,並在他們面前變了形象。對於這三個與耶穌特別接近的門徒,這次在山上所出現的,可能是他們從來沒有期望過的。但作為門徒,又有誰不想有這樣的事發生在自己追隨的主身上呢。他們所見到的是一連串的神蹟。首先,他們見到耶穌的容貌改變了。經文並沒有描述耶穌改變前後的容貌是如何,只形容了祂的衣服潔白放光。門徒對此必然感到很驚訝。但接着發生的,更為不可思議。他們見到以利亞和摩西出現,並與耶穌說話。我們不知道他們如何認得以利亞和摩西,但按經文所載,我們可以理解到,這一剎那對門徒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時刻。因為把律法帶給以色列民的摩西,和最偉大的先知以利亞同時出現。這一景象讓門徒想到,耶穌的地位有如摩西和以利亞。彼得是當中最有反應的一個,他陶醉於這一刻,很想留着這美好的時光,所以說,要為耶穌,摩西和以利亞搭棚。

  有關第三個神蹟,按照馬可的記載是有點莫名其妙。我們很難理解,為甚麼說完彼得要搭棚之後,突然說彼得不知道說甚麼才好呢?又說門徒都很懼怕,然後說有一朵雲彩遮蓋他們,又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祂。或許我們參看馬太的記載,會比較容易明白。馬太福音十七章五至六節的記載,是把馬可福音的第九章第六和第七節對調,即門徒的懼怕是發生在看見雲彩和聽到聲音之後。這一回,他們所遇到的,不是摩西或以利亞,而是上帝,那麼,懼怕是很自然的。而從雲彩裏出來的,是上帝父的聲音,這聲音要為耶穌作見證,說明了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第三個神蹟揭示了門徒錯誤的理解,摩西和以利亞豈能與上帝兒子相比呢。

  門徒因耶穌變像而驚訝,因見摩西和以利亞跟耶穌說話而高興。可能,這是他們跟隨了耶穌以來最感光榮的時候。他們很想留在山上,就讓時間這樣停下來好了。然而,這猶如仙境那樣美好時刻,很快便消逝。摩西和以利亞都忽然不見了,只見他們熟悉的耶穌。一切都回復耶穌變像以前的模樣。只見耶穌,正是這段經文的關鍵之所在,因為要見的不是摩西,也不是以利亞,而是耶穌。耶穌要得的榮耀不是猶太傳統中摩西或以利亞所得的榮耀,而是父上帝所賜的榮耀,這榮耀就是要為世人受死和復活(約十二23-27)。顯現後最後主日選用登山變像的經文,目的是要告訴我們,世人所追求的榮耀,可能是門徒所理解的榮耀,可能是香港強者的榮耀,然而,真正的榮耀是預苦期所指向,世人視之為羞恥的十字架。耶穌沒有因為山上的榮耀而改變,他仍然是那個要下山受苦的那個耶穌。

  羅永光(信義宗神學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特稿】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