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世界各地的長者都會關注本身的健康及所在地的醫療服務。而當地政府相關部門亦有責任及與時並進,推行適切的醫療政策以安民心。例如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近年便推行《關於促進醫療衞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實施意見》文件,在二零一七年底前出台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實施意見,探索推進家庭醫生團隊入戶為老年人服務制度,為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開設家庭病床等;亦支持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合作,推動開展老年心理健康與關懷服務,加強認知障礙症等的有效干預。更為社區居家高齡、重病、失能或部分失能、失智以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中行動不便或確有困難的老人,提供定期體檢、慢病診治、上門巡診、家庭病床、社區護理、康復指導及健康管理等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衞生服務。此外,亦規範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醫療和護理服務項目,將符合規定的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反觀香港特區政府,在口號上我們有一個公私並行的醫療制度,公營醫療是香港醫療的基石和全民的安全網。在近日「二零一七國際綠色醫療論壇」上,香港食物環境衞生局陳局長在其《香港醫療系統的現狀與未來》演講中指出2017/18年度預算,香港在衞生方面的經常開支總額是六百一十九億港元,佔政府經常開支的大概百分之六點七。但亦同時承認香港的醫療系統正在面對三大挑戰:人口老化、與生活模式相關的慢性疾病增加、以及市民對醫療服務的期望不斷提高。局長更揚言香港醫管局、衞生署,在公私營合作方面,之前數年對醫療系統做了很大的改革,包括加強基層醫療服務,提升基礎設施,加強規管來推動醫院服務的發展等。亦提出未來五年香港醫療衞生的政策綱要,主要聚焦在四個範疇,第一全力推動基層醫療健康,等二持續改善公營醫院的服務和設施,第三完善公共衞生規管和推動醫療科技的發展,第四是積極推動中醫藥的發展。以上所言,請問新意何在?
人盡皆知,一個健全的醫療福利系統更能全面照顧市民的健康。從預防疾病到復康治療,醫療系統的每一項服務背後都受不同因素影響。在回顧以前香港醫療制度的基礎和發展方向(英國全民健康的公私營二元體系)都是由港英政府主導的,計有一九六四年港府公佈的《香港醫療服務發展》白皮書;麥理浩港督任內發佈的《香港醫療及衞生服務的進一步發展》諮詢文件。至一九八五年,政府委託學者撰寫的《司恪報告書》,提出成立「醫院管理局」,把公營醫療服務私營化。一九八零年醫管局成立,同時公佈《人人健康,展望將來》文件,重新把基層醫療放在政策改革的重點上。一九九七年回歸後政府委託哈佛大學專家撰寫《香港醫護改革》報告;二零零八年政府公佈《掌握健康,掌握人生》醫療改革第一階段諮詢文件;二零一零年的《醫保計劃,由我選擇》以改革私營醫療服務,保障公營醫療系統可持續性為方針。及後更推行《自願醫保計劃》,冀增加市民選用私營服務的誘因。但明眼人一看便知在前港英九七年政府並沒有真正改革醫療系統以彰顯基層醫療保障模式。可惜的是在回歸二十年後,特區政府只是着意去改善公私營醫療失衡,減少醫療體制對政府財政倚賴的老問題,但卻仍然忽視對預防醫療及基層醫療工作的全面開展,導至長者對第二層醫療及專科醫療服務的需求增加(一次流感爆發便把基層醫療制度的千瘡百孔暴露無遺了)。
也許今屆新班子真的有意辦好基層醫療服務系統,那麼請早日把整幅佈局藍圖及推行時間表向廣大長者羣(六十五歲以上市民)及快將退休的準長者羣(五十至六十五歲市民)公告及諮詢。不要低估長者們的寶貴經歷/經驗/分析能力/智慧啊!新班子不是口口聲聲要聽取民意嗎?快快把基層醫療系統改革大計與我們分享吧,長者們雖然在預期壽命上長壽了,但依然是時不我與,夕陽無限好,明天會更老啊!盼望政府在長者醫療服務能大力推動,保老安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