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咫尺」差傳營會
 探討差傳事工策略及使命


2784 期(2017 年 12 月 31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為了將福音傳到地極,宣教士不惜放棄所有,為使命遠赴他方,甚至乎隱姓埋名,活在戰火之中。遠東廣播近日將一個個不平庸的宣教故事,製作成十三集廣東話廣播節目《直到地極》,更首次將宣教節目搬上大氣電波,當中訪問了不同背景的前線宣教士,亦訪問了後援差會的領袖,從多元宣教模式出發,讓聽眾擴闊想像,了解更多。

  「我們很多時候也會問他們,『你有沒有想過在宣教工場會死?』。」《直》節目監製梁逸軒說道。在十三個宣教故事中,不乏有驚險歷程,如在南蘇丹參與翻譯聖經的莫先生夫婦,花上十五年時間為族羣翻譯聖經,除了遇上缺詞的挑戰,每天更活在戰火之中,他們曾經歷被AK47槍頭指着打劫。曾於阿富汗參與醫療宣教的陳念聰醫生亦在節目中分享,自己被塔利班突然破入搜查辦公室是否有聖經,他直言在戰亂底下的服侍,同工們誤中流彈受傷已成常事,其好友有次到村落服侍,回程時整隊十個人慘遭殺害。

  回想製作期間,梁坦言最困難是邀約嘉賓,因為要配合不同宣教士的述職期,而在處理宣教題材亦需要特別小心,「有宣教士考慮了三天,既想前來分享,又要保護所服侍的羣體。」他補充,因個別工場特別敏感,節目中有宣教士需要使用假名及假族羣名作掩飾,甚至要經變聲處理才能公開播放。

  多元宣教模式 擴闊聽眾想像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宣教就等於某種方程式,傳福音、信耶穌、建立教會、增長,然後宣教士撤退,但其實不然。」梁逸軒認為宣教可以有很多種模式,例如翻譯聖經、醫療宣教、宣子教育等,以至遊走在香港的街道,都可以尋找到與宣教息息相關的故事。

  因此,除了訪問內容,節目亦有三個欄目分別講述宣教知識、文化差異及在香港尋找到的宣教足跡,例如談及內地及台灣的普通話差異處,又或細數香港以宣教士或事蹟命名的街道,「希望讓聽眾感到宣教不是很遠的事情。」

  首集率先由五代傳教士戴繼宗牧師分享宣教使命,接續有泰國、南蘇丹、佛教創啟地區以及中東等地宣教士分享工場實況,亦有環遊世界的宣子老師分享經歷。

  梁解釋,在策畫節目時希望展現多元化的宣教模式,讓聽眾更立體認識宣教,亦特別安排兩集近文化澳門宣教士的分享,以及兩代宣教人對談作結,「希望藉此提醒,宣教是需要承傳,信徒亦要有盼望地相信宣教一直延綿,沒有終止,而且有很多途徑都可以成為傳福音的媒介。」

  配合社會變遷 加強本地廣播

  遠東廣播節目部主任周志豪牧師指出,節目名稱《直到地極》源自於聖經中的大使命教導,亦是遠東廣播的宗旨。他直言,遠東過去較少注重本地廣播,因內地沒有基督教電台、大學和醫院等能接觸普羅大眾的福音渠道,製作的節目主要面向中國內地,但隨着近年社會變遷,中港進一步融合,他有感:「今日Global同Local都在香港,地極原來就在自己樓下。」

  《直》早前成功申請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CIBS)宗教類別,由十月起在香港電台普通話台(AM621)及網絡播放,成為遠東首個在大氣電波廣播的宣教節目。明年一月一日將播放最後一集,信徒可於港台網站重溫內容(http://www.rthk.hk/radio/pth/programme/g0602_unto_the_end_of_earth )。

  梁逸軒最後又透露,遠東廣播正計畫製作監獄節目,再度申請社區參與廣播服務,希望充分利用監獄收聽電台的時間,透過大氣電波向囚友傳福音。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