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家庭禁體罰


2776 期(2017 年 11 月 5 日)
◎ 家庭牧養 ◎ 王大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踏足以色列,你會感受到這是一個「年輕」的國家。無論是邊境檢查站的關員,還是街頭小餐廳的侍應,幾乎都是朝氣勃勃的年輕人;他們敬業樂業的服務態度予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沒有那種愛理不理、得過且過的敷衍表現。

  不僅是年輕人,連小孩子也是活潑主動的一羣。有次我走在鬧市,突然從身旁湧出一大羣看似初中生的女孩子,她們很有禮貌地問我可否做個簡單的街頭訪問,然後又要求一同拍照,這時我才發現她們是在進行戶外教學;同行者看到此時此景,也趕緊跑前來湊熱鬧,於是我們嘻嘻哈哈地自拍一番。

  又有一次,我們剛離開耶路撒冷舊城不遠的地方,一大羣小學生正在排隊等候上車,看見我們經過,就使勁地向我們揮手打招呼,一點沒有害羞、畏怯的感覺。在我的印象中,耶路撒冷不是充滿仇恨、紛爭的城市嗎?為甚麼這裏的年輕人、甚至小孩子都是那麼友善主動,又充滿自信,後來我發現這是教育的成果。

  以色列的教育,不是要培養考試高分數的人才,而是要栽培發揮天賦才幹的天才。難怪以色列立國近七十年,一個與香港人口相約的國家,竟然產生十多位諾貝爾獎得主,佔全球諾貝爾獎的五分之一。

  以色列的義務教育從五歲至十八歲。幼稚園的小朋友,不是遊戲就是玩耍,小學生沒有太多功課,每天下午一點半就放學回家。中學生也是三、四點放學,沒有補習班。十八歲以前,學習環境非常自由開放。或許因為太自由,以色列學生在各種國際競賽中,通常沒有拿下好成績,例如在評鑑學童學習能力的PISA(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中,以色列所獲的評分遠遠落後於港澳台三地。

  為甚麼以色列的教育成就會後來居上呢?這是基於他們「知行合一」的教育重點。因為在希伯來文中,學習(Learn)和教導(Teach)是同一個字,強調有了知識就是分享出去;有了意念就要實現出來,不要光學不教,或者光說不做。

  有人形容以色列是個「以兒童為中心」的國家,因此重視兒童教育,以色列法律禁止父母使用任何以體罰形式教育小孩(不僅禁用鞭子、藤條打小孩,也禁止打手心、打屁股,或許罰跑步、罰站等手段),認為體罰是「沒有自我控制能力與管教能力」的大人,對兒童施行的暴力教育。這項法律不單適用於家庭,也包括學校。雖然聖經明言:「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箴十三24),但虔誠的猶太教拉比認為教義與教規要有彈性,必須隨著時代的改變而調整,於是以色列成為第一個廢除體罰的非歐洲國家。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