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屆基督教聯合書展
 推動閱讀創造未來


2776 期(2017 年 11 月 5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信二代尤其是牧者的子女,往往在教會內成為眾人的焦點,加上他們對於身分定位存在矛盾,故承受無比壓力。Jesus Online、明光社及觸動輔導中心已於十月九日假基躍生命教會,舉辦「打救PK(Pastor Kids)大行動」,多角度探討牧養信二代的問題,思考如何與他們同行。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及流行文化)歐陽家和指,舊約中信仰與家庭是不可分割的,如經文記載「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可見當時未有討論信二代問題。他續以歷史角度分析,以色列傳統、耶穌時代及初期教會都較少標榜信二代;至於中世紀時,幾乎整個歐洲都信主,出生嬰兒馬上進行受浸禮,而神職人員則需獨身,更遑論擁有子女,故同樣沒有產生信二代問題。直到宗教改革後衍生出不同福音運動,信徒才開始討論信二代,由此可見,基督教歷史上甚少處理這些問題。

  然而時至今日,他表示信仰已變得個人化,人可因一些經歷而選擇是否決志信主,即使父母是基督徒也無法強迫子女歸信,反映信仰與信二代的身分並非掛鈎。因此他認為,信二代仍然是需要被傳福音的一羣,會眾應將他們看成「新朋友」,所以在栽培和相處上也需以牧養「新朋友」的方式進行,而且教導不只是牧師的職責,也是整個教會羣體的責任。「很多人常把信二代問題停留在父母、小朋友本身甚至教會制度上的問題,其實並非如此,如果教會是屬靈的家⋯⋯那麼整個家庭都要盛載這件事(牧養信二代)。」

  放下牧者角色 建立親子關係

  資深傳媒工作者歐建樑(春麗)指,牧者子女擁有比一般人嚴重的心理矛盾,他們一方面知道上帝祝福其家庭,一方面又因身分問題,不希望別人知道他是牧者的孩子。他分享自己認識一位女同性戀者,因其性取向問題,從不告訴別人她是牧師的女兒,害怕影響了父母的形象,故內心一直掙扎。此外,教會會眾一般認為牧師子女充滿恩膏,上帝必會重重使用,變相也給予他們不少壓力。他認為,與信二代同行首先要將他們看成普通人,而非牧者的子女,因他們與其他人一樣有各種需要。另外由於教會活動繁多,牧者終日忙於處理教會事務,不少信二代都會不自覺憎恨教會「搶」走了父母,以致親子關係變差,所以牧者須花時間建立與家人的關係。

  觸動輔導中心性治療及家庭治療總監程翠雲表示,信二代在青春期時,與其他年輕人一樣會作出反叛的行為,或會令導師和家人難以接受。此外,牧者子女的壓力往往來自父母,因牧者在教會內受人景仰,相比下子女或會覺得自卑,結果與家人距離漸遠。

  她提醒一眾牧者家長要學懂謙卑求助,因教牧長執平日是助人者,但當其家庭出現問題,尤其牽涉夫妻關係、性、子女問題時,往往難於啟齒,故需要學習放下身段求助。此外,她又建議家長要保持幼稚元素,不要時刻扮演強者角色,平日可按子女的強項安排工作讓其完成,藉此提升孩子的自信。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