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皆祭司是一種力量


2746 期(2017 年 4 月 9 日)
◎ 路德的蘋果樹 ◎ 張振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學習路德神學的人要用「範式轉移」徹底轉變一些解讀路德的方法,過往研究路德的人常常將他的思想壓縮成一套理論,在理論之下,再細加研究怎樣形成這些觀念,又或者他的思想和當時改革家對同一議題的異同,這樣一直的研究下去,就把路德層面的貢獻忽略了。當然,就單以個別神學題目而言,路德的見解也是非常有創見的,但如果我們不再用「解剖式」的方法來研究路德,而是用「綜合式」的方法來研究的話,就會發現他有另一個層次的創見。

  路德提出「信徒皆祭司」,其歷史背景是當時教會的做法是只有神職人員(祭司)有赦罪的權柄。路德認為人不是靠着功德去賺取救恩,人被上帝稱為義是單單憑着信心,若是這樣簡單,教會就不應將赦罪的權柄局限在聖職人員。雖然有謂耶穌將鑰匙職給了彼得,但這個鑰匙職是要禁止福音?抑或是要傳揚福音?當時教會規定只有聖職人員才可以宣赦,這是為了純正福音的原因?還是只為了鞏固教會的勢力?答案當然不是前者。因此,如果福音的宣赦權柄並沒有局限在一班聖職人員手上,那麼福音的宣赦權柄應在何人手上呢?答案其實只得一個,就是「信徒皆祭司」。每一個信徒都有福音的權柄,宣赦一個真心悔改,相信耶穌為救主的人得到赦免。

  如果信徒有祭司的職分,再推演下去,就是信徒在不同工作崗位上也有上帝的召命,也有祭司的職分,我們在職場上就要盡祭司的本份,保持所有事情都合乎上帝的心意(聖潔),使人與上帝修和,將人的罪帶到上帝的面前求赦免等等。

  我們不要在這裏將「信徒皆祭司」作解剖式的研究,因為這神學要應用在「兩國論」的構建之中,才看到另一層次的基督徒倫理。「信徒皆祭司」的基礎是因信稱義,而「信徒皆祭司」的實踐,是「兩國論」之中才可看到它的真正力量。

  上帝願人生活得幸福,於是設立「永恆國度的教會」和「今生國度的政府」,以福音和律法保護社會每一位市民,使每一位上帝的兒女在今生生活幸福,在永生裏與主同在,要實踐「兩國論」,要有真正的「信徒皆祭司」才能完成。在教會和政府這兩個國度都有信徒在其中,只要每一位信徒在教會的國度中成為福音的助力,就會使更多人認識主;同樣,在政府的架構內,也有很多信徒,只要盡上「信徒皆祭司」的職責,實踐聖潔和修和,那就在每一個職場辦公室都能彰顯上帝的恩慈和能力。

  時至今日,政府與教會是獨立分離的,雙方都在努力謀求市民的幸福,在香港這個不是基督教國教的地方,我們需要好好捉緊「信徒皆祭司」的精神。或是你只是一個清道夫,如果這是上帝的呼召,你就要把這工作做好,你就是又忠心又有見識的上帝的僕人。同樣,只要我們在政府、商界、NGO,在所作的工作上按上帝的呼召,都履行祭司的職分:聖潔、修和與除罪,使這個社會合乎上帝的心意,就會使人安居樂業。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