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靜與動:轉化生命的契機


2744 期(2017 年 3 月 26 日)
◎ 閱讀轉化生命 ◎ 馮紹聰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談到閱讀,我們很容易聯想到以下形象:一個人時而興緻勃勃,時而苦苦思索,捧着書本、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或電子閱讀器,專心閱讀文章,內容可以是關於人情世故、哲思靈語、說理論辨、憶人念事、吃喝玩樂等等。

  這種形象標誌着閱讀的靜,包括外在與內在兩方面。當人細閱書本時,充分表現出外在的靜,叫人一目了然。內在的靜,就需要略為闡釋,而這份內在的靜也包含了動的面向,所以對信徒特別重要。

  電子通訊科技蓬勃發展,人們可以在短暫時間內,處理不同種類的工作。上班時,我們往往要同時間處理例行工作、檢查電子郵件、跟其他人不斷以WhatsApp聯絡、並要用電話與同事討論工作內容與進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樣習慣了同時間處理多項任務,一邊吃飯,一邊回覆短信及玩網上遊戲,已是司空見慣。人們把注意力分散到多個方向,但在每件事情上都只會集中注意力片刻,難以維持長久。這種生活習慣阻礙了人們作深入的思考與反思,我想這也是都市人的生活寫照。

  不過,我體會到閱讀能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一個重要的另外選擇。我們只要多閱讀,會愈來愈習慣在一段稍長時間內,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久而久之,我們便能夠提升自己的集中力,間接提升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另一方面,閱讀又讓人有更多時間和空間,消化所讀的資料,深思資料與資料間的脈絡,反思它們與自己境遇的關係,明白對自己的生命如何有所進益。沒有以上吸納知識,理解資料的步驟,閱讀只是囫圇吞棗,我們即使一時間能夠應用所學到的知識(主要是技術知識),由於缺乏砥志研思,也難以融會貫通,不能有轉化生命的效用。這就是所謂閱讀的內在的靜,強調閱讀能夠培養人的內在素質。提升注意力,導人深思熟慮,轉化生命,這一切都在人心內安靜發芽、成長,不知不覺間,整個人的生命素質就顯著改變了。

  閱讀的靜強調閱讀能夠靜謐地轉化人的生命,可見它同時也包含着動的面向。吸納知識有多種方法,閱讀書本仍是最重要的途徑。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讓人有充裕的時間和寬廣的空間,領會書本與自己生命的相遇,讓書本內容紥根心田,茁壯成長,萌生變化,改變生命。

  近年,眼見神學院及基督教機構舉辦了各類型的講座,往往座無虛席,信徒熱切慕道之心可見一斑。不過,我在想參加者會否容易有一種錯覺:以為聆聽了的信息就是屬於自己,忽略反覆思考,稍過一段時間,聽過的都忘了。另外,講道、演講的時間普遍不長,講員難以清楚鋪陳學理和論據,參加者遇到艱澀之處,為免漏掉講員的說話,也不能停下來仔細思量。聆聽講道、出席講座,固然對信仰生命大有裨益,但也有上述的限制;要觸及生命本質,更新心靈,閱讀仍然是不二之選。

  今天,愈來愈多信徒樂於組織讀書小組,一起享受閱讀屬靈書籍的樂趣。閱讀層面由個人擴展至羣體,使人在遙遠的閱讀旅途上,多了同行者,既鼓動了閱讀的興緻,亦拓闊了交流的維度。獨自閱讀時,讀者只能夠與書本交流,在讀書小組中,讀者則可以跟其他讀者討論。書本的世界拓展了讀者的世界,而讀者的相互交流,又拓展了彼此的世界,加強了閱讀的動的面向,開始邁向生命的轉化。這也是我近年的體會。

  信徒活在世上,其中一個使命是活出基督的榜樣。我們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必須多攝取外在養分,進而深切思考自己的生命境遇。要達此目的,我總認為閱讀信仰書籍,經歷閱讀的靜與動,始終是一個好選擇。

  

 

  影響你生命的書:《那個加利利人的影子》

  這是一本小說,講述一名猶太青年,在羅馬總督彼拉多威脅下應允做間諜,調查耶穌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作者泰森是海德堡大學新約教授,他把學術知識和真知灼見,以妙筆化成小說的角色、情節與場景,使第一世紀耶穌四周的氛圍躍然紙上。顧盼回望,這本小說燃點了我對新約聖經的興趣,決定了我日後投身新約研究的道路。

  

  馮紹聰(宗教教育中心研究部主任 )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

【閱讀轉化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