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使命誰來接棒?
第 2734 期(2017 年 1 月 15 日) ◎ 「性」在啟思 ◎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育部性文化關注組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十四日,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突然公布三日後審查婚姻修法提案,可說是「突襲」,不理會民間的反對聲音,希望快刀斬亂麻,通過同性「婚姻」。令不少人大為意外的是,反對同性「婚姻」的力量快速集結(以護家盟和下一代幸福聯盟為首),先在十一月十三日有提出「婚姻家庭,全民決定」的萬人集會,然後在十一月十七日審議提案當天,二萬五千人包圍立法院,抗議政府的黑箱作業。政府仍然堅決拒絕諮詢,但後來一些市民按捺不住,衝入議會,加上一些議員的抗爭行動,最後尤美女才稍為讓步,但只是承諾開兩場公聽會!
「黑箱作業」的批評相當正確,尤美女利用立委身分,拒絕任何公聽會,未作影響評估,要在社會大眾都不了解,也沒有充分討論的情況下,快速闖關通過。因此反對者呼籲,婚姻家庭制度如此重大的改變應透過全民公投決定。台灣以民主自豪,但為何提出這麼急進的變革,連諮詢文件和幾個月諮詢期也沒有?(香港的政府如何不濟,也往往能做到。)諷刺的是,民進黨一直批評國民黨政府「黑箱作業」(如「服貿」事件),但一旦執政,做法也如出一轍。當反對聲音持續,整體社會產生撕裂,雙方陣營頻頻走上街頭,政府才願意暫緩討論進度。亦有意見認為不用修改民法,可以另立專法去保障同性伴侶的權益。現時的爭議仍是沸沸揚揚。
悲觀點來看,因着民進黨一直支持同運,他們大可挾着優勢強行通過同性「婚姻」,或最少同性伴侶法。同運對婚姻制度的衝擊很可能在短期內於亞洲有突破,而台灣社會的巨變也必然衝擊香港。事實上,台灣的同運與LGBT運動和性解放運動都有掛鉤,完全是追隨西方的性解放運動。這只會愈演愈烈,若我們只是「息事寧人」,恐怕受害的將會是下一代。華人教會要有心理準備,擺脫唯西方馬首是瞻的心態,不單普世褔音使命的棒已交到我們亞洲教會(特別是華人教會)身上,文化使命的重大責任也如是。我們不單不應盲目追隨潮流,更應守住我們的崗位,積極參與公共文化的辯論,不單宣示信仰立場,更透過神給我們諸般的智慧及更多合理的公共論據,回應同運。或許,我們不單能守住自己的崗位,更能把福音與基督教的良好價值傳回西方。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育部性文化關注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