糅合心理學輔導理論與技巧的基督徒輔導


2729 期(2016 年 12 月 11 日)
◎ 信.道.靈.心 ◎ 林雪文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心靈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3)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教會以派米派糧派奶粉等生活救濟品行動,來回應當時社會上許多家庭在物質資源上非常窮困的境況。今天香港物質上雖然較以前富裕,然而許多人的心靈卻比以往更貧乏和無助!我們當如何回應周遭許多心靈貧窮者的需要呢?當自己或身邊人遇上心理和情緒問題時,以上帝的話語─聖經,以及聖靈的能力─祈禱,去幫助救助自己和別人是最重要的。我們堅信聖經和祈禱在基督徒輔導上是必須的、不可或缺的。如若我們再加上一些合適的心理學輔導理論與技巧,相信有助豐富和提升心靈輔導的果效。

  有關研究基督教信仰與心理學的關係,大體來說,分別有四種主張和取向: 1)互相抗衡、2)兩者同等、3)兩者並存、4)兩者整合。(Carter & Narramore, 1979)而過去一個世紀這兩個陣營相遇大致有以下三個階段:

  一.初期相遇─互不認受、互相敵對

  回顧二十世紀初,基督教信仰與心理學最初相遇是互不相容,彼此敵對。許多基督教神學家和教會領袖排斥所有心理學理論;而大部分心理學派的始創人則對宗教信仰持負面態度。(Cremins, 2002; Esau, 1998)

  二.中期開放─信中有心,心中有信

  直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基督教與心理學兩陣營逐漸開放,不再固步自封。部分宗教領袖和心理學學者開始嘗試建立基督教信仰與心理學理論的對話平台。(Finch, 1967; Kosco, 1967)有些心理學家相信宗教信仰對人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響;(Beck, 1997)亦有部分基督教牧者開始承認心理輔導對信徒的心理健康有着正面幫助。(Baliotis, 2004)探索信仰中有心理學,心理學中有信仰。

  三.近期共融─互取所長,互相整合

  最近二、三十年,在心理學家羣體中,愈發有志探討靈性和信仰於心理輔導的角色和功能,並將之加進輔導過程中;而在基督教羣體中,許多神學院陸續設有心理輔導課程,以及各種形式的心理輔導講座和研討會。(Hung, 2011; Lam, 2014)近年愈來愈多基督教期刋和書籍出版,把基督教信仰與心理學輔導作出整合。(Carter & Narramore, 1979; Kirwan, 2005; McMinn & Campbell, 2007) 

  糅合心理學輔導理論與技巧於基督徒輔導

  糅合(意思是摻合、混合) 與整合(意思是通過整頓、協調重新組合) 既相似而有不同。「糅合」的意思不是把基督教信仰與心理學理倫重新組合,而是把心理學理倫及技巧運用在基督徒輔導中,以加強和豐富輔導的果效。在糅合過程中,也會把心理學及輔導的理論過濾後而應用於基督徒輔導中。總結,心理學理倫及技巧是工具能強化心靈輔導的果效,而基督教信仰是基督徒輔導的基礎。

  (本文部分內容曾刊於信義宗神學院院訊第150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