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92 期(2016 年 3 月 27 日) ◎ 品蘭集 ◎ 文蘭芳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想起這件事,是因為近年從電台電視、名人議員等聽了太多「嘔心」,到了作嘔的地步。「噁心」或「惡心」是令人反胃、厭惡之意,讀烏去聲,至於「嘔心」,通常是「嘔心瀝血」,即費盡心思的意思。常用之詞可以錯到這個地步,是因為大家實在懶骨頭,稍為動動手指去查一查也不肯做,普通人街上亂講誰管他,可對着鏡頭和收音器隨便亂說則是不負責任,令人噁心。寫到這裏,希望站講台的教會領袖記一記下讀音,不要講道時「嘔心」,雖然你的講章很可能「嘔心瀝血」地寫出來。
嘮叨一番,是因為「習非勝是」。正如香港島的般含道,英文不讀「含」,因為當中的h是不發音的。我的中學老師告訴我,他後來當某校校長的時候,有一次以英語發言時說到「般南道」,後來有家長來「指正」他﹗「對不起,我沒有錯,因為Bonham這字中的h是不發音的。」他笑笑說。不知道那家長有沒有謙虛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