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福青少年事工分享會
 透過門訓塑造使命門徒


2692 期(2016 年 3 月 27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去年教會普查揭示香港教會人口不斷老化,青少年信徒流失嚴重等兩大問題,引起教會正視。華福香港區委會主辦,世界華福中心、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協辦之「塑造青少年成為使命門徒分享會」已於三月十六日舉行,有逾百人參加。當日由播道會寶雅福音堂王達威牧師及Island ECC吳錦波牧師分享青少年工作經驗,共探牧養新一代模式。

  播道會寶雅福音堂王達威牧師分享該堂現時有二百多位會眾,其中有約六十位青少年,近年青少年事工由事工主導模式,轉型為關係門訓主導。他坦言自己打從去年十月就出現耗盡,身心靈感到疲乏而暫停工作,在退修期間他對門訓有更多的反思,「自己要先做主的真正門徒,而不是想着如何建立門徒。」他坦言過去常靠自己技巧去拚搏,像是在建立自己王國,沒有真正效法基督成為真門徒。

  王牧師回到聖經,從耶穌的門訓中學習。他發現門訓是講求關係,耶穌設立門徒的目的是常與自己同在,禱告亦然。「耶穌關心人的實際生活,祂的教導是此時此刻的。」他認為門訓關於生活,需要深入分享,開放生命的全部。因此,他於去年暑假舉辦暑期實習傳道,與十三位青少年人密集式共同生活,彼此塑造。「耶穌的服侍沒有正式的事工,也看不到祂會開會,卻看到祂的服侍就是生活,不受架構、環境、人的期望所限制。」他於數年前開始以三人小組的方式,約見弟兄姊妹,彼此分享,至今已有三十五位會友願意全職事奉。

  

  英語教會談經驗 從環境建構開始

  Island ECC吳錦波牧師分享英語教會青少年事工的經驗,其教會現時有三百多位青少年人,流失最嚴重為大學時期,主要因會友要赴海外留學。他認為教會所建構的環境直接影響青少年人流失與否,「當一個青少年人走進一個地方,就知道自己是否重要,是否受到教會歡迎。」因此教會刻意投放更多資源在青少年及兒童事工上,包括有專屬樓層,聚會地方的設計不像禮堂,反像休憩間,更擺放了遊戲機等娛樂設施,同時透過小組埋身牧養、whatsapp等與他們建立關係,「在客觀環境和真實關係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愛後,才將福音帶給他們。」

  吳牧師續指,教會內部建立彼此信任和賦權的文化,對同工高度信任,且鼓勵多作嘗試,「教會不介意投放資源而知道這些資源會浪費,因為要讓同工們嘗試。」教會主張塑造一個健康的事奉環境,因此他們特別着重同工的家庭生活,又會根據實際環境而採取相應策略,例如結婚產子後工作崗位的調配,「我們不能永遠在前線做相同的工作量,要由牧羊人變成牧羊人的牧羊人,神呼召我們在不同階段做不同的事。」

  世界華福中心董事會副主席兼常委、突破榮譽總幹事蔡元雲醫生說:「我做了四十三年青少年工作,從未試過像這兩年般情緒波動,佔領後的環境很不一樣。」他直言不單香港教會面對青少年流失問題,歐美等地情況更為嚴峻。他認為香港教會過去只是想辦法討好青少年,而非進深建立關係,他鼓勵挑戰青少年成為使命門徒,「耶穌帶門徒進入苦難的場景,進入貧窮、瞎眼、被鬼附的中間。」教牧可在教會挑選十二個青少年,如帶領他們到四川災後地區等苦難地方感受,挑戰他們負上作門徒的代價。

  其後由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陳世欽牧師分享第九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的異象,提醒教牧信仰就是生活,生活是使命,要以關心牧養新一代,並鼓勵參加今屆華福會議互相進行交流,一同由改變概念開始到轉化行動。第九屆華福會議將於八月二十二至二十六日在台北舉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閱讀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