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


2689 期(2016 年 3 月 6 日)
◎ 信仰重尋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人生如夢。夢醒,彷彿不留半點痕跡。當一切灰飛煙滅,還有甚麼留得下來?說到底,信仰並不是讓人在煙消雲散之前感覺好過點,而是求問,天地間到底有沒有不滅的實在(reality)。

  小時候讀《幼學故事瓊林》:「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日月五星,謂之七政;天地與人,謂之三才。⋯⋯」純粹白描直述,反映國人對宇宙秩序的基本理解。文天祥進一步認為,那終極的實在是天地間的浩然正氣:「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是這股正義之氣,為人們的存在、活動提供必要的框架和規範。

  當然,從一個現代物理學的角度,在一個封閉的熱能系統,熵(entropy;指規律秩序的衰減)的數值,會隨着自然的過程而增加,直到一切徹底地崩分離析,回復到一個完全混沌、隨機的狀態。兌換一個形而上的說法,佛家認為那終極的現實就是「涅磐」,也就是回歸到一個圓寂、空無的狀態。故謂一切都不過是轉眼成空的光影色相。

  這個似乎接近現代科學的虛玄本質,卻不足以否定、削弱或解釋宇宙間的規律秩序。至少在我們認知的歷史,彷彿存在着一股抗衡的力量,支撐着這個世界不至於重墮虛無。

  只是這充塞於宇宙間的浩然之氣,與蜉蝣眾生之間存在着一種怎樣的關係?是老子所說,「以萬物為芻狗」,不徇任何情面的客觀規律?抑或是一位可以接近、聽人祈求的「上主」?

  就現象所見,祈禱或尋求一種超越的溝通,卻是人類近乎不能自己的內心行為,以致你可以在任何一個種族、部落、傳統、文化中找到。無論是求生、求雨抑或祭祖、祭天,從最原始的部落到最古老的文明,都以上天為一個可以溝通的對象。當然,人們如此相信,並不證明事實就是這樣。但如此跨文化、跨地域的現象,卻無論如何不能簡單予以抹殺。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