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十五1-3, 11b-32)
路加福音十五嘗被稱為浪子的故事,記載主耶穌用一個有關一位父親和兩個兒子的比喻,向猶太宗教領袖說明神何等愛罪人的道理。本篇講章焦點集中在小兒子的遭遇上,題目是「新的開始」。從經文看來,新的開始包括下列幾點。
一.醒悟
浪子的的思想和行為實在令人遺憾,因為他身在福中不知福。在家本來十分好,家中有僕人、牛羊,但他不懂珍惜恩典。他要離開父家,說走就走。說他是去闖蕩江湖,流浪學習,認識人生――「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增長見識,這不是很好嗎?但他又似乎對這個大千世界一無所知;對人間的凶險更是毫無印象;對自己的前途沒有任何要求和期望,他也不似是有充足準備,勇闖前程,開創事業。或許他走出去,只是想嚐嚐甚麼叫作無拘無束的生活吧!想做就去做,似是多麼浪漫,但旁觀的人卻清楚知道他是迷失及受騙了,又怎不為他惋惜。看!他窮途潦倒,替人餵豬,最後連祖傳信仰最碰不得的禁忌也無法避免,好可怕啊!離開了父家,他變得如此可憐!與神疏離的人也是如此。他們在迷路中摸索,以致筋疲力盡而亡。
浪子能夠邁向新的開始全是因為醒悟過來(17節)。醒悟的意思是他開始明白從前所走的路全是錯的,不然那會來到如此田地!醒悟過來是他的眼睛開了,看到自己實在如此污穢。醒悟過來是他有勇氣面對自己的失敗,不願意一錯再錯,自暴自棄,而是珍惜現在仍有在的機會。這樣看來,醒悟又豈非人人所需要的嗎?
二.回頭
新的開始要求醒悟的人有「回頭」的行動。回頭是甚麼?回頭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是需要勇氣。聖經中記有許多回頭的故事,就以路加福音十七章十一至十九節記載一名痲瘋病人的故事為例:十個痲瘋病人得了醫治,卻只有他回頭來感謝耶穌。他會受其他九人嘲笑嗎?他的行動會被其他九人斥為無聊及假冒為善嗎?他又豈不知道十個人一齊走路比一人更容易呢?可見回頭不是軟弱。不單如此,回頭還是創造奇蹟的行動。看!浪子回頭,連天上的使者也要為他高興,因為他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人。主耶穌曾預言彼得的失敗,並說彼得回頭,要堅固弟兄(路廿二32)。一個人回頭,不單自己有益,還會成了千百人福氣。
回頭是智慧的選擇。浪子從前有如失了理性,一錯再錯,有人說:「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是可恥的」,但我們在同一塊石頭上反覆跌了多少次?要不是神有憐憫,我們早就滅亡了。回頭就是不再繼續摔在同一塊石頭上,懸崖勒馬,在最後關頭放手。要有新的開始就必須回頭悔改,並決意離開罪惡,這是創造奇蹟的行動,也就是恩典,又豈容放過呢?
三.恩典
回頭能創造奇蹟。浪子能死裏逃生不是因為人的能力和功勞,而是因為神有說不盡的恩典和慈愛。當浪子踏上歸途,相離還遠,他父親就動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這是一個多麼令人感動的場面。父親一定是自從孩子走後,日夕倚門而望,度過了不少無眠的夜晚,坐着躺着,都是等着兒子回來。現在皇天不負有心人,孩子回家了,他是何等的高興和喜樂。今天等待浪子回家的父親啊,在我們當中誰和這位父親有同樣的愛和不滅的希望呢?
神對我們有說不盡和意想不到的愛。故事中的父親代表着天父,他接待浪子的行動是沒有人想到的,這也就是為何小兒子覺得自己不配,大兒子卻埋怨父親偏心的緣故。法利賽人和文士不屑與罪人為伍,但神的恩典卻是浩大難測。我們作罪人的不也是有過同樣的經歷嗎?當我們還未回頭及離家尚遠的時候,神已白白的愛我們。當他人仍在批評及指控我們的時候,主耶穌已用寶血遮蓋我們的罪。這是何等意想不到的恩典。這正是主耶穌在浪子的比喻中要我們明白的道理。千百年來,浪子的比喻抓着讀者的心,盼望它也抓着你的心。
周兆真(信義宗神學院院長)・預苦期第四主日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