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85 期(2016 年 2 月 7 日) ◎ 信仰重尋 ◎ 許立中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不過就算是這樣,當這些人慢慢長大,他們也必然會在不同程度上反思信仰跟現實生活之間的關係。如果發現原來沒有甚麼關係,也就可以頭也不回地棄若敝屣,又或者只是在一些大的節日禮貌地跟隨家人參與宗教儀式。如此而已。相反,如果他們在當中找到一些重要的相關性,繼而有系統地思考它們之間的關係,那就已然進入信仰反省甚至神學思考的範疇。
對於信仰反省或神學思考,其實不同的宗教傳統也有不同的態度。譬如猶太教或印度教,甚至更正教的一些教派,就認為這類偏重頭腦或理性的「神學」只不過是「關於神的學問」,並無助信徒過敬虔的生活,因而不屑一顧。
對於基督信仰確實在甚麼時候成為一套相對完整的神學系統,學者們大概有不同的意見。不過就是為了在當時的希臘羅馬文化中站穩住腳,也不得不對信仰作出仔細的思量。事實上就是新約聖經本身,不僅是約翰福音和保羅書信,也包括符類福音,就已經包含了不同向度的神學思考。
因此,神學思考其實一開始就已經佔據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世代以來,這個思考過程因着應對不同的詰問和挑戰,形成不同的偏向和傳統:拉比的權威、希臘的哲思、諾斯底主義及相關的神祕教派、強大的伊斯蘭教思想,以及近代風起雲湧的現代/後現代思潮。
今天的信徒,基本上跟初期教會所面對的並沒有兩樣。作為信徒,我們必須弄清楚環繞基督生平的事件,跟我們如何安身立命有甚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