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炳良談教牧與聖樂家
 倡設音樂牧師優化聖樂


2685 期(2016 年 2 月 7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由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育部聖樂促進組主辦之「昌明聖詩,繼往開來:任重道遠的廿一世紀的教牧與聖樂家」專題講座,已於一月十七日下午舉行。前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及音樂系教授羅炳良博士在會上談論古典與流行聖詩的風格之爭,並帶領參加者從樂曲中剖析曲詞及配搭樂器的處理,檢討和展望教會音樂牧者領導的事奉,約有二百四十人參加。

  「聖詩是世界上最簡單的音樂。」羅炳良博士直言,聖詩是會眾齊唱簡單的祈禱和讚美詩,不論年紀也可以去頌唱,是信條的宣告,也是禮儀的輔助。他提到教會中出現流行和傳統聖詩的風格之爭,他認為不應以風格來定斷是否屬靈,因同一作曲家可以創作不同風格音樂,反而應着重在音樂是否做得專業,可呈獻上帝。不過,他坦言起初自己亦曾對流行曲有所偏見,及後他發現不少流行聖詩的歌詞宛如詩詞講究,亦充滿神學內容,他嘗試將之重新編曲成傳統的風琴伴奏,又加入過門音樂,增加會眾思考空間。

  他續言,詞人擔任着先知和教牧的角色,需要熟悉聖詩學、詩學、基本的教牧神學和崇拜學等;而教牧應該要具分析聖詩的能力,也認識教牧神學和深厚崇拜學,務求牧養教會羣體,建立禮拜事奉;聖樂牧師則需要分析聖詩,以音繪畫,因此要具作曲配器的基本能力,也要認識教牧神學,務求能活化聖詩,給予意義,道成肉身進入文化。

  「牧者今天需要抉擇,帶領會眾唱成熟抑或幼稚的詩歌。」羅博士不諱言,有些教會唱聖詩時像幼稚園唱遊,他認為即或不專業,牧者也應鼓勵會眾用心唱、梳理教牧目標、成為成熟長進的身體,因不懂音樂的教牧無責任,但不懂得牧養則責無旁貸。他亦言神學院應要教導牧者選詩,更鼓勵有資源的教會聘請音樂牧師負責,優化教會內的聖樂,他強調聖樂工作任重道遠:「如果我們不唱聖詩,十年後教會會如何?」

  教育部樂促進組將於五月二十九日下午三時,在循道衞理聯合教會九龍堂接續舉行工作坊,主題為「聖詩與牧靈」,由香港仔浸信會、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馬鞍山堂及北角宣道會詩班聯合獻唱交流。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