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分者分享實況與難題
第 2684 期(2016 年 1 月 31 日)
◎ 要聞
由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及香港基督徒學會主辦,多個團體協辦的「教內選舉真相你要知」講座已於一月二十四日在宣道會北角堂舉行,由基督教協進會總幹事蒲錦昌牧師、教內普選督導委員會委員胡志偉牧師、2011基督教選委候選人姚仲匡、宣道會北角堂社關科科主任陳劍雲牧師,從多個角度分享籌備選舉、參選競選、監察選舉過程、成為堂會票站的見聞,約八十人出席。
蒲錦昌牧師分享,在幾次選舉中曾遇上較難解決的問題,例如如何界定選民資格(即何謂基督徒)、如何使選舉變得公平(限制候選人使用自己的平台為自己宣傳),以及當大型堂會成為堂會票站,會對來自大型堂會的候選人較有利。他表示自己對香港的未來仍然較為樂觀,「在九七時出現過移民潮,可是現在的年輕人覺得香港是自己的地方,其氣氛似乎傾向積極參與。」
曾任兩屆督導委員會委員的胡志偉牧師,坦言以後將不會再擔任委員。他自言在二零一一年曾「非常天真積極地」參與,亦曾撰文支持協進會。可是,成為兩屆督導委員之後,他認為教會領袖似乎有「忽然政治」的傾向,一般不會就公共事務發表公開意見或教導會眾相關的政治倫理,甚至有批評候選人參選只為接近權勢,而選舉也未能增加民主(公平與公正),反突顯大型堂會的動員能力。故此,他認為教內普選不可能是場公平民主的遊戲。
姚仲匡及其團隊曾以「反對官商教勾結」為政綱,參選二零一一年基督教選委,突顯其荒謬之處。因此他們挑戰選舉的幾個方面,例如選民資格的問題,協進會指出持有教友證者方可投票,故他們就將信經和教友證登報,讀者只要同意信經內容、填寫教友證後就可投票。他們也觀察到該屆有參選人在報名限期後才親身遞交申請,按規定其資格應被取消,但後來兩名候選人仍然當選。又如每名候選人理應出席至少兩次選舉論壇,但部分候選人沒有出席仍能當選,亦有出席者迴避問題和質詢,以致論壇毫無意義。他認為「無論教內選舉的普選成分有多高,都一定是小圈子選舉」,而教會在思考與社會和權力的關係時,也可以有自己的議程。
宣道會北角堂曾於二零零六年的選舉成為堂會票站,陳劍雲牧師分享,其堂會當時願意關心此事,單純是希望有多個平台讓信徒了解;又因為知道「選舉」的重要性,在成為票站、處理選票的過程中極為謹慎,完全依照程序;後來才知道原來不是所有教會都這樣做。他引述神學院的刊物評論,指大型教會成為堂會票站,似乎是為了在社會產生更大影響力,笑言:「這真是傷害了我們單純的心。」因此北宣在二零一一年再沒有成為票站,並只為有需要的教友提供身分證明。他認為這是辦不好的選舉,更是不可能辦好的選舉,而且有不少難以解決的問題,值得認真思考是否再辦。
在台下討論環節,不少信徒分享他們原本也支持教內選舉,但聽後表示稍有保留。有信徒提問協進會棄席後該十席會如何處理。與會的法律學者戴耀廷指出協進會是法例上的指定團體,而政府現時已沒有足夠時間修例;而刊登憲報方面,六個宗教團體均有十席,如果協進會在刊憲前決定棄席,政府可將該十席分給其餘五個團體;如協進會在刊憲後決定,政府仍然可以這樣做,但時間將非常緊逼。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