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召事工的教育工作:
 神召神學院


2662 期(2015 年 8 月 30 日)
◎ 香港教會巡禮 ◎ 神召事工編輯組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在神召事工內,神召神學院為一重要神學教育工作:

  神召神學院(香港)自一九四七年創校以來,歷六十八載,栽培了不少劃時代出色的領袖。發展至今,學院除提供副學士、學士、碩士以及博士課程外,亦同時提供全英語授課的碩士課程。現時(二零一五年)全院學生約有一百。

  神召神學院繼承五旬宗信仰神學及傳統,重視聖靈的能力在事奉和生命上的重要角色,強調事奉能力與神學反省並重,以「致力培訓五旬宗明日領袖」為使命。

   一九九七年,神召神學院獲亞太神學協會(Asia Pacific Theological Association)評定為檢定學院(Accredited school)。<註:亞太神學協會(Asia Pacific Theological Association)乃世界五旬宗神學教育聯盟(World Alliance of Pentecostal Theological Education)的成員。> 到目前為止,神召神學院仍是香港唯一獲國際認證的五旬宗神學院,也是全球暫時唯一提供中文教牧學博士課程的五旬宗神學院。

  神召神學院(原名「神召聖經學院」)一九四七年始創於廣州怡樂村,由加拿大神召會宣教士馬理信(J. Elmor Morrison,1896-1965)所創立。馬理信牧師早年來華宣教,得年輕宣教士微勞士(Verent John Russell Mills,1913-1996)襄助,於一九三九年在清遠白灣開辦「明德聖經學校」,為日後神召神學院的雛形。然而創校不久,學校因為戰亂被逼停辦,馬牧師亦於一九四四年奉召回國。

  戰後馬理信牧師重返中國,並於一九四七年將聖經學校遷至廣州怡樂村,學校正式定名為「神召聖經學院」(Ecclesia Bible Institute),馬牧師則擔任學院首任院長。

   一九四九年中國時局大變,西教士紛紛回國,馬理信牧師遂將「神召聖經學院」遷至香港長洲。後來學院於一九五三年在沙田購得一幅面積十三畝的土地,經過一年的籌畫經營,神召聖經學院正式於一九五四年遷校沙田。

  八十年代,為配合時代轉變的需要,學院在首任華人院長蔡宗鴻牧師的帶領下,於一九八三年成功由三年的學制改為四年制的學士課程,並易名為「神召神學院」(Ecclesia Bible College);一九八八年學院更加建新的教學大樓,以配合改制和發展需要。

  二零零二年是神召神學院另一里程。學院與發展商合作,校址由原來的沙田遷往屯門虎地,於嶺南大學毗鄰建立新的院舍。過去神召神學院乃隸屬美國及加拿大兩地神召總會,然而在商議換地遷校的過程中起了一些風波,至終美加神召總會趁遷校之際,決定將學院的管理權及業權移交本地教會。二零零二年神召事工有限公司(Ecclesia Ministries Ltd.)成立,正式從美加差會手上接管學院的業權,而美加神召會亦繼續成為學院重要的國際伙伴。

  踏入廿一世紀,神召神學院除原有的學士課程外,陸續開展碩士以上程度的課程。繼五旬宗研究碩士(Master of Pentecostal and Charismatic Studies,1997 - )後,更開設道學碩士(Master of Divinity,2000 -)、基督教事工碩士(Master of Christian Ministries,2004 -),以及後來的教牧學博士課程(Doctor of Ministry,2006 -)。隨着學院課程發展和水平的提升,由二零一五年起,神召神學院的英文名稱由原來的“Ecclesia Bible College”改為 “Ecclesia Theological Seminary”。

  由建校至今,香港回歸祖國,神學院將會繼續回應呼召,造就中國青年基督徒,培訓五旬宗明日領袖!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