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神學生催化更新
第 2662 期(2015 年 8 月 30 日)
◎ 要聞
香港教會普查顯示本港青少年信徒流失嚴重,有人認為這跟信仰與時代脫節不無關係,更新教會的使命落在一眾年輕牧者身上,培訓牧者的神學院正正擔當重要的角色。今期《基督教週報》專訪四位神學院院長,剖析九十後神學生特質,分享他們面對的掙扎和挑戰,從而檢討神學課程和教會需要重整的地方。
郭文池:以真誠教導年輕人
播道神學院院長郭文池牧師指,近年神學生有年輕化趨勢,這可能與教會鼓勵年輕信徒修讀神學有關,故播道神學院神學生過去平均年齡由三十七至三十九歲,降至現在約三十二歲。他表示,九十後神學生雖然缺乏社會經驗,卻因此增加了可塑性,較易進行生命重整,將來發展方向也較寬闊。此外,九十後受後現代主義影響,傳媒、網上資訊甚至其崇拜的偶像級人物鼓吹的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他們的思維。「九十後最不滿表裏不一和虛偽的人,相反如對方言行一致,真誠待人,他們還是會尊重的。」他稱,這正正解釋了為何許多年輕人欣賞部分激進派議員,因為他們認為這些議員能揭露社會真相,而非只講道理,抽離現實。
郭文池院長指,耶穌當時雖然違反宗教傳統,宣講權貴難以接受的事情,但總是以溫柔的態度表達,真誠地言行一致傳福音。「九十後神學生要學習耶穌,不以喧鬧嘈吵的方式表達意見,在其圈子內示範信仰能適切回應其年齡層的需要。」至於神學教育方面,他認為最重要是按聖經教導,以身教和言教方式表達,但牧養不可只為配合年輕人的心態,因為會對其他年齡的神學生不公平,也很易偏離聖經真理。
因此未來神學課程發展,同樣不可只側重於年輕神學生,加上神學基礎知識已佔了整個課程大部分內容,在上課時存在許多限制,故不容易作大幅度調整。但考慮到青少年牧養問題,郭文池院長認為可在課程以外,加強不同年齡羣體的訓練,例如在晚間進修課程中加入青少年敬拜和差傳工作等元素,日校方面也可構思專題週回應社會問題等。「九十後希望成年人真誠地與他們相處,因此導師不只傳授知識,更要放下身段,與他們一同成長和面對生命的掙扎。」
邢福增:加強社區牧養訓練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邢福增博士指,隨着近年中港矛盾和政治變遷愈趨鮮明,教會今天的處境亦較從前複雜,年輕神學生更希望以神學和信仰角度回應社會問題,甚至批判教會在社會議題上的立場和言論。他亦同意年輕人態度熱誠,更願意探索和接受新事物,在多元社會中以不同角度分析問題,尋找真相。惟他表示,崇基學院神學院一向建議學生累積社會經驗,待認清未來事奉方向才修讀神學,所以大部分全日制神學生均為大學畢業生,並已擁有多年工作經驗,只有小部分神學生是九十後。
邢福增院長認為,社會除了面對政治範疇的挑戰外,更牽涉多元價值和倫理議題的討論,未來神學訓練上應讓學生多接觸這方面的知識,同時加強社區牧養。「我曾聽取學院內年輕神學生對課程的意見,他們亦同意增加社區牧養的訓練,而非只着重牧養教內信徒,也有人希望藉課程了解更多教會禮儀。」他補充,神學院將因應現今教會和社會狀況,重新檢討課程內容,現階段正諮詢導師和學生的意見。
李思敬:年輕牧者面對挑戰
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李思敬牧師指,很多人認為九十後特別關心社會和政治,他卻觀察到七十後與九十後間的「傳承」。「我們七十後年輕時推動『認中關社』被大學叫停,今日當上大學教授後就擔任學生運動的智囊。」他續言,香港教會是戰後一代,五十多歲的信徒是今日教會最強大的信徒羣體,昔日牧長讓他們成立「學生教會」,十來歲就可以走上講台作培訓,也令六、七十年代畢業的神學生得到很多事奉機會,李院長自己也於二十八歲當上教會堂主任。
但李思敬院長不諱言今日九十後神學生面對的阻力確實比昔日更大,原因是教會管理層對年輕一代不放心,他們傾向聘請成熟、有經驗的牧者,「你找一個EQ(情緒智商)很高的傳道,但講道內容不濟又不懂回應社會,弟兄姊妹不會喜歡這樣的『和稀泥』。」他鼓勵教會領袖要傳承上一輩以愛包容,給予年輕人機會的精神,任由年輕牧者多「撞板」,因為有經歷、有掙扎的信仰,比「二手信仰」更能使他們將來結更大的果子。
他指,神學院只有三年時間作培訓,若神學生過去在教會只接受填鴨式教導,缺乏思考訓練,進到神學院只懂搬字過紙,會阻礙學習。他建議教會鼓勵年輕信徒修讀中神「生命之道」查經課程,學習讀聖經的技巧。面對時代變幻,他強調:「課程框架從來不是重點,老師如何思考,再傳承自己的思考方法,讓學生融匯貫通去關心時代才是我們所希望做到的。」
梁家麟:教會領導需年輕化
建道神學院院長梁家麟牧師認為,年輕神學生能夠反映年輕一代的思想和文化,理應不會在教會產生任何困難。但今日教會出現「老化」問題,信仰與時代脫節,造成新一代傳道人無法銜接。九十後的神學生追求變革,梁院長認為教會迎向任何新的文化形式與內容,都不構成信仰世俗化的危機,「只要我們區分出甚麼是絕對的信仰,甚麼是相對的文化,不把兩者相混淆。」
梁家麟院長續指今日教會有很多「傳統」需要慎思明辯:「如果將某個時代的文化絕對化,視為不能改變的傳統,甚至將之神聖化,教會便有世俗化的危機。」他認為,教會領導層需要年輕化與轉換,才能促使教會轉變的契機,同時也要幫助年輕一代認識教會傳統的來由,令他們不將現狀完全歸咎於權力。
他指,神學院不單為教會供應傳道同工,更重要是訓練在這個世代傳講上帝真理、實踐福音使命的時代工人,「我們教導學生忠於基督,忠於使命,我們教導他們敬重長輩,敬重屬靈傳統,卻絕不教導他們向權力低頭。」梁院長又認為,教會需要正視老化與年輕人流失,以及過去行之有效的佈道與植堂策略逐漸失效等嚴重問題,新一代傳道需要肩負起教會更新的使命:「維持現狀是絕不可行的,我們沒理由期待年輕一代立志守護現狀,他們必須成為催生改變的元素。」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