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43 期(2015 年 4 月 19 日) ◎ 心靈絮語 ◎ 李碧如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英國專家提出忍尿、忍痛和忍寒很有道理。有醫護朋友就提醒過,不要一有尿意就去廁所,稍為忍耐多一會才解決,對訓練括約肌很有幫助。至於說輕微頭痛別倚賴止痛藥,個人有深切體驗。若是貧血引起的頭痛,只要含一片冬薑或喝點豬潤水牛肉茶之類已可解決,不妨多按壓拇指食指間的合谷穴,自然「藥」到病除,比止痛藥更見效。少穿厚衣少開暖氣,以促進新陳代謝道理易明。每逢冬天,許多家長怕孩子着涼,羽絨毛衣把孩子裹成粽子,卻不知道焗一身大汗,風一吹才最易生病。
加拿大學者建議「不藥而癒」,避免傷風感冒初起即服成藥,很合我心意。動輒服藥的人只會愈服愈多,反不如多飲暖水、多休息來得更有效。美國研究說冲凍水涼(淋冷水浴)可減痠痛,令人舒暢。夏天冲凍水涼在香港全無難度,只是冬天還是免了吧,根據自己體質決定比較穩妥。史丹福大學則指適度壓力可催生腦細胞,有利對抗病毒。壓力人生難免,運動聽音樂都可以舒壓,凡事能正面去看,壓力可變成動力。
只是最後一「忍」令人懷疑。意大利泌尿科醫生說,穿二吋高跟鞋有助鍛鍊盆骨肌肉並改善失禁。與其穿高跟鞋鍛鍊,倒不如簡單地多做提肛運動,同樣達到改善失禁目的,不必冒生雞眼、膝蓋磨損疼痛之險去穿高跟鞋。
受苦是鍛鍊,有苦才有樂道理顯淺,只是知易行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