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彼此相愛—百年基業再創里程


2643 期(2015 年 4 月 19 日)
◎ 教會之聲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以下簡稱「聯會」)走過了風雲驟變的一個世紀,這所「百年老店」由創業守業到今天,又可如何走下去?

  一百年前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烽煙四起,歐洲陷於水深火熱。中國剛經歷辛亥革命,建立民國,堪稱亞洲第一個非帝制的民主立憲政體,但仍滿目瘡痍,百廢待舉。香港在大英帝國管治的保護傘下,得偏安苟全。當時香港的基督教會,有實力的多來自英美或歐洲的西教會,但這些教會多尊重本地的華人信眾,希望長遠香港的教會能自立自養,在這大前提下,當時香港的七大基督教宗派:倫敦會、公理會、聖公會、循道會、崇真會、浸信會和禮賢會,便主催建議成立一個以華人信徒為服侍主體的聯合組織,此為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

  百年以來,「聯會」的貢獻首重於港九兩大墓地的建立。薄扶林華人基督教墳場,可謂香港歷史至悠久的墳場,墳場內葬有多位歷史名人,包括昔日香港四大百貨公司(先施、永安、大新、新新)的家族,著名作家許地山、革命家謝纘泰和鄭士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次女孫婉等。至於九龍城聯合道的墳場,原名是「耶穌教墳場」(這個石碑今天仍保留),位處一個名叫「白鶴山」的小山丘,也見證着九龍城啟德一帶的滄海桑田。

  基督新教不同於天主教,沒有一個如羅馬教廷般轄管一切的中央組織。而是不同宗派不同教會各自各精采,「聯會」從來不能高高在上的指揮,而是謙卑地服侍眾教會,取其「最大公約數」去維繫不同堂會之間的合作。有人笑謔「聯會」最擅長搞飯宴,但每逢春秋兩季議事大會後,來自三百餘間不同堂會的教牧及信徒領袖,能濟濟一堂的吃一頓愛筵,也未嘗不是教會難得一見的美事?

  當然「聯會」百年來亦默默耕耘,藉着傳道、教育、慈惠、文字等多方面服侍眾堂會,較具體的包括開設老人院、辦真道書院、出版《基督教週報》等。而「聯會」亦在九七年香港回歸前後,肩負起香港華人教會與國內教會及神學院之間的橋梁角色。

  有人批評「聯會」取態保守,做事慢條斯理,畏首畏尾,此當然值得反省。但「聯會」肩負香港三百多間各有特色的堂會所託,一言一行都要向堂會交代,試問又怎能冒進偏激?事實上「聯會」就是香港華人教會的一面鏡子,鏡中容貌只是反映照鏡者的身段。

  一個世紀轉瞬又過去,新的世紀夾着大大小小的挑戰。際此幻變的時刻,「聯會」必須堅守耶穌吩咐門徒合而為一的呼籲,切實彼此相愛,竭力保守合一個的心懷。聖彼得說:「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儆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四7-8)

  祝願這所「百年老店」,能在新的一個世紀,擇善而固執,革新中不忘承傳先訓,為眾教會的良僕。

  吳思源(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