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43 期(2015 年 4 月 19 日) ◎ 新聞捕手 ◎ 區伯平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無論如何,由多年前開始,印尼女傭已經悄悄地冒起,成為香港數目最多的外來勞工;漸漸拋離歷史最久的菲律賓女傭。牽涉外傭的社會課題,由來已久。不過,似乎香港社會對於印尼女傭的社會背景的了解,相比對於菲律賓,更有不如。一般人對印尼女傭的僅有印象,不出三項,就是不懂英文,但多數略懂粵語,都是信回教的。
曾經把握機會跟一位印尼女傭交談。她來自爪哇的「瑪琅」,我知道這城市有一所華人的神學院。這位印尼女傭還未到四十歲,已經多次出外打工,長逾十年,又兩次結婚,現有三名孩子。原來她完成初中之後就無法繼續升學,而當地根本就欠缺就業機會,因此不論父家或者不久之後下嫁的夫家,都得倚靠她出外打工來養活上下兩代。她曾往馬來西亞做家傭;說:馬來人比華人更俺尖刻薄。
噢,正因為離家謀生,竟然是前夫難耐孤單而拋棄她。後來再婚,現任丈夫倒過來、是被出外謀生的前妻拋棄的。哪,怎麼這次還膽敢再出來?我不好問她,心裏明白,若果本地能找生活的話,有誰還甘願家庭分散呢。喔,她的表妹及弟婦現時都在新加坡做家傭;她說,因為出外打工是她社會年輕一代的謀生出路。
這次交談時近聖誕節,見她進餐之前合掌祈禱,是標準的回教規範。她智能手機卻忽然向我說:Merry Christmas!啊,她的原生家庭都是回教,但是家族中也有信基督的,亦有親族與華人通婚而學了拜佛。看來,她的家族算得思想開放。今次好多了,她說,僱主教她買了平價智能手機,讓她在晚間做完工作之後,跟家人聯繫。
僱用外勞,有如隔山買牛,各人的表現,良莠不齊;家有外傭的人,苦樂自知。然而,家傭是「家中的用人」;她同住同吃,其實是一位非血裔的另類「家人」。固然,女傭是來打工的,僱主也不是在做慈惠收養她;可是若果僱主多點認識傭人的社會背景,就會更了解她的表現,又更能導引她工作,至終可望主僕皆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