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基督徒會的近況
 不同的聚焦與不斷的進展


2643 期(2015 年 4 月 19 日)
◎ 香港教會巡禮 ◎ 方桂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上期記述了「九龍城基督徒會」(簡稱「城基」)的歷史,今期分享「城基」的近況。

  I 不同的聚焦

  在「城基」的成長歷史中,基督書院可以說是與我們一起成長的好拍檔。「城基」是基督書院的辦學團體,早年(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彼此共用同一所建築物,教會的牧師同時是學院的校牧,教會的信徒不少都是基督書院的畢業生;因此,學生工作也就成了「城基」早年事工的中心。

  隨着一九九零年基督書院遷往沙田博康村,新的博康堂也就誕生了。由於博康堂在基督書院內聚會,所以學生工作也就成了博康堂的使命。而仍在龍崗道聚會的羣眾,便要思考教會的使命是甚麼—是否仍以「辦學」為發展目標?一九九八年,將軍澳堂成立後,這問題顯得更重要—因為在將軍澳堂信主的會眾,既非基督書院的學生,也非昔日的校友。

  在思考的過程中,神讓教會明白到前人建立學校的目的,就是要關心社區當中貧困失學的兒童;因此,「關心社區」就成了城基三堂努力的目標。

  三堂雖然身處不同社區,社區的環境也各異,但「關心社區」既是三堂所認同的使命,各堂也就各自竭盡所能。

  九龍城堂透過在原址上成立「基石進修中心」,藉補習及長者課程,幫助九龍城區內貧窮的基層小學生—新來港的學生、泰裔學生⋯⋯。

  博康堂繼續與基督書院合作,正如校訓「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所言,讓學生除了掌握知識外,更得着基督,獲得全人的成長。

  將軍澳堂在成立後,神讓將軍澳堂有機會服侍區內的傷殘人士。二零零三年,將軍澳堂的崇拜來了一批坐輪椅的參與者—明愛樂謙展能中心的院友。當這些嚴重肢體傷殘人士受洗之時,我們見到的,是上主榮耀的彰顯。

  正如教會外牆上的燈飾—「基督是世界的光」,我們深願「城基」能為主在不同的社區中繼續作鹽作光。

  II 不斷的進展

  正如上期提及︰不少的牧者及信徒,對「城基」感到陌生,且從「城基」的名字,推論「城基」是地方教會。

  「城基」的名字,是源於早年加入「中國基督徒會」,後來再改稱為「九龍城基督徒會」。

  「城基」並不是一開始就具有弟兄會的色彩。而被尊為本會創辦人之一的岑鏘鸞主任,原來便是浸信會的執事。因此早期教會的治理中,也帶有不少浸信會的色彩。只是,在抗日戰爭困難的期間,教會曾得到姜活石先生的協助,而姜活石先生在信仰上帶有地方教會的背景,因而後來教會也在聚會中也帶有一些地方教會的色彩。例如,資深的信徒仍會述說七十年代時,每主日崇拜前,已受浸的信徒會在教會的某一課室中,一同跪下禱告,參與「擘餅」聚會。時至今天,「城基」跟大部分福音信仰的教會一樣,有公開的「聖餐主日」。教會也不執着於「浸禮」與「滴禮」,對年長體弱卧床的決志者,教會也樂意以「滴禮」讓他們經歷與基督救恩相連的奧祕。

  在七十多年歷史的「城基」中,最值得述說的進展,應該是按立了第一位女性牧師。從前「城基」對按立女性牧師,是一項禁忌,甚至在九龍城堂中女性作崇拜主席,也是不允許的。但因着上主的恩典,在牧者細心的聖經教導,領袖們的同心,及與長輩的溝通後,「城基」展開了新的一頁—在去年七月,教會按立了忠心事奉主多年的劉燕美傳道為牧師。

  「城基」的未來,充滿着挑戰;已有五十多年歷史的建築物開始老舊,如何跟進?如何發展?這都需要上主的帶領。但我們相信︰主的恩典是夠用的—過去祂帶領「城基」走過七十多年的歷程,也會繼續帶領「城基」,繼往開來,在天國的事業中,不斷進展。阿們。

  方桂生(九龍城基督徒會堂主任牧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