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說起—勞工主日


2635 期(2015 年 2 月 22 日)
◎ 一起走過從前 ◎ 余妙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國際勞動節起源於十九世紀末,勞工階層為爭取縮減工作時間和改善工作環境,發起連串大規模罷工和示威遊行,最終於一八八六年成功爭取每天工作八小時,至一八八九年於巴黎召開的國際勞工協會大會上,通過將每年五月一日定為勞動節。

  香港自五十年代以來,勞工數目不斷增長,至一九六三年人數已超逾三十萬,但勞工生活卻非常困苦,工作缺乏保障。當時香港並未制定僱傭條例,唯一保障勞工權益的是「僱主暨傭工條例」,根據這條例,一位日薪勞工就算在同一間工廠連續工作了三十年,僱主只須要在一日前通知,便可以把這僱員辭退,理論上這勞工是得不到任何賠償的。超時工作也沒有法例的限制。每年只能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冬節得到假期,平日只能埋頭苦幹,不停的趕貨、出貨,像機器一樣重覆操作每一個工序。工作環境惡劣,工傷意外多,也沒有任何法例管制工廠設施工作安全,僱員健康常受到嚴重損害,當時勞資雙方亦缺乏溝通的橋梁,勞工們常感有冤無路訴,終於引發六十年代的勞工糾紛,最終釀成暴動事件。

  基督教協進會自一九五四年成立以來,積極關注香港社會情況,有見工業不斷發展,勞工數目劇增,但生活困苦,於是大力鼓吹關注勞工的處境,在一九五九年組成工業委員會,一九六二年派代表出席普世教會協會於日本召開的「教會在工業社會中的見證」大會,會議後首先提出在基督教教會行事曆中,將每年四月的最後一個禮拜日定為「勞工主日」,期盼更多教會人士關注勞工情況,但當時教會並未醒覺。

  香港勞工困境日趨嚴峻,到底教會在勞工羣體中可以作甚麼?要能推動工業宣教,必須要引起教會對勞工的關注,知道他們在哪裏,他們的痛處是甚麼。一九六五年協進會工業委員會為當年的勞工主日大力宣傳,並透過《基督教週報》向眾教會推介,將「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經句製成單張,分發各堂會,又印制參考資料,詳列香港勞工在一九六三至六四年的情況,並列出為勞工代禱的項目。翌日假馬禮遜紀念會所為本港教牧同工舉辦以「教會在今日香港社會中的見證」諮詢會議,其中一組訂為「教會在工業社會中的見證」由龐德明牧師,葉西山牧師和白理明牧師主理。之後,每年的勞工主日都會為教會提供是年主日的禱文和特別的信息,其中資料大多由陸漢思牧師撰寫,陸牧師遠道從瑞士來到香港,一生貢獻給香港的勞工和教會,他致力促進工人福祉,又設法促使教會更加關心社會公義和勞苦大眾。今日,喜見許多教會在行事曆上編上「勞工主日」,更有不少教會實際參與勞工宣教,但願信徒們,不是在勞工主日才紀念勞工的需要,乃是在每一天都關心勞工所遇到的問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