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忠堅牧師介紹台灣教會新趨勢
 微型教會是成就大使命的必然方向


2635 期(2015 年 2 月 22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由禧福協會主辦的「還我教會」研討會已於二月九日舉行,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祕書長夏忠堅牧師出席「台灣微型教會的契機與未來發展」工作坊時提到,微型教會的重點是走進各式各樣的人羣中,建立專屬他們的教會,這種概念在台灣雖屬萌芽階段,但他認為這是活化傳統教會的一條必然出路。

  「台灣有一個姊妹叫多加,上帝感動她前往一個鄉下地方開辦美容工作室,期間與一位當補習班老闆的客人混熟了,常常聆聽她工作上的煩憂,為她祈禱。幾個月後,多加慢慢帶領這位老闆成為門徒,建立補習班傳福音的異象,後來更一起在美容工作室成立微型教會,帶領身邊人信主。」夏忠堅牧師指,微型教會是開放的,信徒最重要是在職場或生活中活出聖經原則,強調每天都是主日,聚會也沒有固定時間和地點,隨時隨地都可進行崇拜。

  活化教會的出路

  「如果亞當夏娃沒有犯罪,今天世上則只有天國,沒有教會,人可在任何地方和時間敬拜、團契、成長、事奉,因此微型教會正正回復基督羣體的模式和特點。」他認為,中小型教會大多犯了兩個毛病,第一是把教會複雜化,太着重處理堂會事務和舉辦活動,令部分信徒吃不消;第二是把教會變得太屬靈,他形容牧者訂下的標準太高,結果道理「吊在半空」,信徒在地上活不出來。

  夏忠堅牧師表示,當教會沒辦法讓弟兄姊妹在生活裏傳福音,又未能發展成微型教會,最後只會變成宗教型教會,滿足部分人的宗教需求,卻未必有基督羣體的特性。因此他建議簡化教會,保留部分同工於堂會事奉,其餘人則走到社區當中作萬民事奉。「以團隊事奉為例,即使只有幾個人,也可就小組成員的興趣進行聚會,例如大家喜歡品嚐美食,就一起吃遍各地佳餚,過程中學習彼此相愛,開解弟兄姊妹的生活煩惱,遇到困難可找牧師介入,由牧者帶領他相信耶穌。」

  此外,社區事奉也是基督徒的責任,他認為信徒可營造社區重建運動,例如與菜市場小販打成一片,嘗試改善他們的衞生環境等。「其實幫助人做社區活動,社區的心也會跟着你走,慢慢再轉而進行家庭工作,這時候對他們傳福音,普遍會較易接受。」

  教會監督下成長

  由於微型教會沒有嚴謹的結構,大多只有數名骨幹成員,建立微型教會者也不一定具備正式神學訓練,故很容易被異端邪教入侵。夏忠堅牧師認為,創辦人最重要是被聖靈感動,肯祈禱依賴上帝,因此熱情比訓練栽培更加重要,他相信大部分信徒都有能力展開微型教會。不過他認同此模式確實存在相關風險,所以微型教會應受現有教會網絡監察,概念上可理解成教會的分堂,所有關於法律、稅務及繳費事宜均由教會負責,同工亦須每週向教會匯報,確保微型教會在各方面都健康發展。

  自中古時代起均以結構性教會為主,他指教會必須走進人羣當中才可以完整,微型教會有別於本港堂會以地區為本,其概念是為更少數的人羣建立屬於他們的教會,尤其在職場和社區方面,因此微型教會是完成大使命的最有策略和健康的出路。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