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的事地區辦
 「教關」地區為本分享交流會


2624 期(2014 年 12 月 7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於十一月二十六日在沙田浸信會合一堂,舉辦「地區為本服侍貧窮」分享交流會,由教關副主席及政府扶貧委員會小組副主席蔡元雲醫生、教關執行委員及工業福音團契榮休總幹事余妙雲姑娘、教關顧問及大嶼山發展聯盟主席哈永安先生、突破機構臨床心理學家蔡暉明博士、教關常務委員及聖公會聖約瑟堂主任聖品周榮富牧師、教關執行委員及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總幹事曾永強先生,分享他們在深水埗、大嶼山、錦田、油尖旺各區的服侍經驗。當日有約一百五十位教牧同工和機構代表出席。會後設有小組討論,按港九新界不同地區分組,即場交流協商。

  教會的地區優勢

  近年,民政事務總署提出「地區問題,地區解決」的目標。多位講者指出,香港教會自戰後已積極參加地區事務,各區都有教會、基督教學校,幾十年來對社會持續作出貢獻。基督徒帶着在社區作光作鹽的使命,更能走在政府的前面,不單扶貧,而是建立地區公民的身分。蔡醫透露,扶貧委員會建議針對跨代貧窮設立的「兒童發展基金」,推出「成長嚮導計畫」,為基層家庭青少年編配師友,同行三年。至今願意委身為師友的義工,約一半是基督徒,遠超香港基督徒的人口比率。

  建立網絡效益倍增

  將地區的教會、學校、機構、義工、商界連結起來,不但能資源互通,互助互補,更能擴闊視野,建立支援平台,推廣培育關愛文化,一起轉化社區。例如近年興起的社會企業,便可與地區的扶貧網絡攜手,發揮更多社會效益。

  作為分享者中的商界代表,哈永安特別提到要實現教會、社區、商界三者協作,必須要達到共贏、三贏,讓商界看到,合作長遠對商界有利,商界自然願意投入。舉例今天的年輕人失業,不單是工作技能問題 ,更有工作心態的問題。教會可在教育與就業之間,推動以人為本的發展,長遠能補充培訓的不足,為商界提供合適的人才,便有動力參與其中。

  各區交流積極回應

  分區討論後,各區教會及機構均積極響應分享者建立地區網絡的建議。港島中、西區分組更表示已相約十二月再次開會,進一步探討合作的機會。港島東、南區分組則認同官、商、民、教會多方合作的倡議,更留意到地區教會網絡與地區不同機構連結的大小網絡問題,相信先建立地區教會網絡,將更有效推動大網絡的發展。

  沙田區小組由於有商界代表,讓他們思想到區與區之間跨區合作的問題。事實上,錦田區可能有交通偏遠的問題,油尖旺區則有租金高昂的問題,各區處境不同,地區教會最清楚地區的需要。九龍城、土瓜灣、黃大仙及紅磡區小組則留意到地區教牧網絡與地區校長網絡之間,同樣有連網協作的機會。荃葵青區小組則思考到透過教會間的合作,策動青年服侍社會,鼓勵教會內的弟兄出來服侍。觀塘區小組的討論進一步確認,單靠政府扶貧,容易偏重肉身上的需要,可是金錢並不能解決貧窮的問題。惟有教會參與,透過關愛和牧養,方能照顧基層心靈上的需求。

  貧窮是一個大問題。誠如余妙雲姑娘在會上的分享,教會不能解決所有貧窮問題,但透過網絡,卻可能讓多一個人經歷關愛,並得幫助。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供稿)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