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24 期(2014 年 12 月 7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哀莫大於心死,心死才驅使人走上自殺之路。追溯自殺的根源,外在環境和客觀條件(例如老、病、貧)只是誘引,「絕望」才是真正的原因。因此,挽救人心、蘇醒人心、激勵人心、使人找到希望,可說是當前急務。
教會在這非常時刻,必須有信息可傳。「你們從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卻歸到你們靈魂的牧人監督了。」(彼前二25)這提醒當今教會最核心的身分和使命,就是牧養人的心靈。「牧靈」這名詞對基督教稍為陌生,但卻是非常重要:尤其於今日人心虛怯,港人感到無奈無能,牧養和關顧市民大眾的靈魂,使人的心靈有所安頓依歸,於狂風暴雨中尋得錨泊,這乃當急的牧職託付。
今天香港教會多辦大型活動:大型佈道會、大型讚美特會、大型查經課程;甚麼禱告服侍、敬拜讚美、醫治釋放、研經講經⋯⋯。這不能說是不好,參加者也多有「得着」,只是出席得這些聚會的人多是「健康」的人,多參加一次錦上添花而已。教會要留意的卻是那些迷路的羊、迷失的羊、迷惘的羊,他們有長期病患者,有喪親者,有剛破了產,有N無人士,他們連出席聚會的力氣和動機也欠奉。
教會和牧者必須認識和走近這些羊,以愛心和聖經的話語餧養他們的心靈,在此之前還要分擔他們的憂慮,令他們感到溫暖和得安慰。
愛民邨有不少教會,愛民邨附近更有基督教學校和規模不小的教堂。面對愛民邨居民日漸高齡化,孤苦是許多長者的當下處境,教會可好好牧養他們的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