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奇:孩童之眼


2622 期(2014 年 11 月 23 日)
◎ 心靈絮語 ◎ 王芃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在江甯新家住了幾日,發現搬家這件事,除了繁瑣和階段性的無序之外,也有一些未曾預料的驚奇,旅行亦如此。久居熟悉的環境,失去了敏感度,換一個環境,彷彿某些知覺被打開了。畢竟「親歷」和「概念」、「傳說」還是不一樣。比如,原來擔心地鐵的噪音,第一次試住之後,發現出奇地安靜,偶爾地鐵經過,如森林中的一陣風吹過;再如,擔心生活不方便,但當我在細雨中第一次逛沿街小鋪,驚訝地發現有好幾家菜市。

  還有許多令人驚奇的發現,比如在雨中為我打傘的大媽竟然是我的鄰居。難怪莫特曼(Moltmann)將「驚奇」詮釋為「首次感受並經歷這世界的孩童之眼」。不變的環境、刻板的生活,讓人內在的「孩童之眼」關閉,會錯過轉瞬即逝的真實。偶爾的變化甚至打破慣例的失序,不見得是壞事,會讓我們的「感官在驚奇中向近在咫尺的外界印象開啟。被感知的事物在驚奇中新鮮而未經過濾地湧入人的感官,它們使人印象深刻。」(莫特曼:《俗世中的上帝》),在那些珍貴的「新鮮而未經過濾」的瞬間,驚奇抓住了它。

  保有驚奇的能力,未必要靠搬家或旅遊。在貌似平凡的每天,值得驚訝的瞬間都在與我們擦身而過,只是我們在遇到它們的時候,往往只照慣常的封閉思維去感受,以致錯過無數不可複制的真實。

  驚奇的背後,是萬有之源,「我們生活、動作、存留,皆在乎祂」(徒十七28)。正如莫特曼所說:「驚奇乃是我們與他人、自然和上帝達成契合的無盡根源,是每個新體驗的開始,也是我們對嶄新日子創造性期待的根基」。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聯會內望】

【職場跟耶穌】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