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與信仰關係密切
 齊反思地球管家身分


2620 期(2014 年 11 月 9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明光社本年度主辦社關神學課程,最後一講由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特約教授王福義教授講述「生態與信仰」,已於十月三十日晚,在明光社舉行。王教授指出,生態正遭受嚴重的破壞,造成很多問題。人類有責任愛護大自然,身為基督徒更應該作好地球僕人管家的身分。

  王福義教授指出,生態環境保育已成為世界大趨勢,生態環境成為香港政治議題,例如:東北發展、堆田區等。基督徒應對自然有更深認識,反省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了解聖經有關教訓,使個人與教會愛護環境,身體力行。王教授表示,氣候變化的原因主要由於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過高,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臭氧、氟氯化碳等。而氣候變化導致冰川融化、海水位上升、狂風驟雨增加、洪水旱災頻繁、疾病散播、生物絕種及瀕危等問題。

  根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資料顯示,在一九七八年至二零一一年,北冰洋海冰覆蓋範圍縮小,海面水位急速上升。王教授解釋,水平面上升對人類影響很大,其製造氣候難民,貧窮國家受創較大,如孟加拉、尼羅河口、南非與西非。另外,氣候變化帶來洪水旱災頻繁,同時多了搶劫資源的戰爭,戰爭又帶來疾病傳播,導致缺乏清潔食水、水患傳染疾病、伊波拉病毒等,以致數百萬人受感染。以及導致絕種動物加快,生物紅皮書(Red Data Book)列入更多物種。然而,有些地方的人用了很多資源,導致另外一些地方的人缺乏資源,排放溫室氣體的地區與受災的地區成反比。其中,生物基金會(WWFHK)在二零一四年研究香港的生態足印為3.1個地球,顯示香港就使用了地球接近三分之一的資源。

  王教授表示,氣候變化給予信徒的啟示,乃是人類犯罪的結果導致。王教授分享對他影響甚深的一本書:《污染與人的死亡─基督徒生態觀》(Pollution and the Death of Man-The Christian View of Ecology),其中,作者薛華(Francis A. Schaeffer)的一句話:「當教會錯過搶救地球的機會時,我們同時也錯失向二十世紀的人見證福音的機會。」然而,在教會,環保、生態保育不在信徒的議程之內。另外,加大歷史系教授林.懷特(Lynn White Jr.)在一九六七年在《科學》期刊發表一篇影響深遠的論文:“The Historical Roots of Our Ecological Crisis”(現在生態危機的歷史根源),此文引發基督教對環境問題的反省。其指出,西方的科技發展是導致生態危機的原因;科學發展基於宗教思想;創造與轄制代表了以人為主道的環境思想;基督教把人類與自然二元化分裂。該論文同時指出,人類利用科學研究自然,為了明白和利用自然,人認為自然的功能是服務人類,因此造成對生態危害。

  王教授指出,地球一切都是上帝造的,一切都屬於上帝,人只是個地球管家,而主人對管家要求是又良善又忠心,人不應該把自己的位置看得太高,只是個僕人管家。王教授表示,聖經有不少關於上帝如何看自然界、土地、水源、動植物的論述。教會可透過查經、講壇教導信徒,讓信徒明白基督教的環境觀。現有基督教機構正積極參與環境保育的工作,其中香港基督教協進會製作了綠色約章,其邀請協進會本地會員及非會員堂會和機構簽署《綠色約章》,於去年十一月至本年十月期間共同推動生態關懷,落實環保行動。

  王教授鼓勵信徒在行動方面積極回應,例如可參考歐洲基督徒環保網絡提出的四R行動,Reduce(減少消耗),減少消耗能源,Refuse(抗作幫兇),拒絕買有損環境的產品,Reuse(一用再用),不用即棄的紙杯塑料碟, Recycle(回收物資),如送回打印機的墨盒。參與者陸弟兄分享,基督徒很少思想信仰與自然的議題、思想人與自然的關係,保育問題。他認為,基督徒應該過簡潔生活,留下一些資源給其他人,因這與基督徒的生命有關。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跟耶穌】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