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06 期(2014 年 8 月 3 日) ◎ 品蘭集 ◎ 文蘭芳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根據教會更新運動二零零九年的教會普查資料,五百人以上的大型教會及一千人以上的超大型教會共有九十一間,比上一次調查的六十一間增加不少。(教會普查每五年進行一次,今年正是普查年份,要等到明年初才會有新資料公布。)對信徒來說,這些人數眾多的教會大家都普遍認識,可算是名牌吧。
對於教會圈外的香港市民,他們可能認識的基督教會卻不一定是大型教會,反而是歷史比較長久的宗派教會,好幾個大宗派在全香港開枝散葉,因為多是中小型堂會,深入屋邨、環頭環尾的商住大廈,融入小市民的生活環境當中,另一方面,教會辦學也令完全不接觸教會的市民對一些教會的名字琅琅上口,可算是深入民心的品牌。
至於冒牌貨,是「識貨」的人才能認出的。近一兩年在地鐵站口和熱鬧市區主要由幾個女人擺攤子的那些貨色,易拉架展示聖經甚麼的,人模人樣,令人擔心。教牧和信徒領袖固然要提防迷糊的小羊誤入歧途,但希望信徒不要只顧自保,更要記念那些對基督真理全無認識的人羣不要墮入陷阱。
街外的是令人警惕的冒牌貨,家內的卻是令人傷心的冒牌貨。總有那麼一些人,只有基督徒的招牌,卻生命渾不是那麼一回事。當然,我們沒有資格去斷定,畢竟我們看不透人心,但家人有冒牌貨,除了督促我們更加自我省察外,也應喚起我們對家人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