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資深的行政管理人,都會明白企業的有效運作,不能沒有清晰的繼任計畫(succession plan)。
筆者認識一位香港電台的資深節目主持人最近退休,他一直是這個「皇牌」早晨資訊節目的靈魂人物。香港電台是香港唯一的政府電台,歷史悠久,也由於是政府組織,管理一直是有條有理的。這位朋友何時要退休也是管理層一早便知道,理應預早安排有相近分量的適當人選,給予充足時間準備接班。可是,直到朋友離開了,這個重要的主持崗位,卻是懸空的,節目只由原有的幾位較輕分量的主持人支撐大局,影響了節目的收聽率。
一位節目主持人的繼承問題處理不好,受影響的可能只是有關的節目,但若一個企業的領導人沒有好的繼承安排,問題便嚴重得多。加拿大企業管理專家保羅肯達(Paul Cantor) 認為,很多企業都缺乏有關管理層的繼任計畫,其中主要原因是這些企業沒有預早準備好有效的繼任程序與安排。其實,一個有規模企業的健康發展,是有需要建立起一個內部的「人才庫」(talent pool),作為人才開發、替換、繼承的支援。
職場上的繼任安排既是管理問題,亦往往是政治問題。機構內不同派系的角力,往往反映在重要職位由誰人繼任的問題上。多年前,一間學校的校長要退休了,校內原有的一位副校長,能力很強,應可順利繼任,延續校政。只可惜,快將退休的校長卻很積極地說服校董會,提升另一位資歷較淺者。結果,在往後的幾年,學校的發展一直乏善可陳。校內老師冷眼旁觀,都說是老校長心胸狹窄,不想交棒給能力比自己強的人。現今職場,為了保障個人聲譽與虛榮,不惜犧牲機構與集體的利益者,亦非少見。一間歷史久遠的基督教出版社,她的創辦人數十年來都是「一把抓」式管理,在他精壯的日子,出版社發展不錯,可是,到他年老力衰,很多事情都乏力管理,卻沒有繼任人來接棒。旁邊的朋友惟嘆一句愛莫能助!
在中國人的社會,華人企業家多會把自己的事業「傳子不傳賢」,結果卻常有「富不過三代」的現象。歐美社會受基督教影響較深,不少西方企業家跟華人很不一樣,他們往往把事業「傳賢不傳子」,用人唯才,結果往往能使企業的生命力代代相傳。《聖經》記載年老的摩西交棒給約書亞也是如此。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情景】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