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公司要搬遷了,不得不去收拾好幾年都沒收拾過的書架,結果在書堆深處,竟然找到一包二零零三年到期的鐵觀音茶。
茶葉真空包裝,完好無缺,看牌子和包裝,知道那是好茶,不由得心裏掂量,如果是普洱,沒問題啦,陳年更好,可那是鐵觀音,是半發酵茶,還可以喝嗎?但就此丟掉,太可惜也太浪費了。
鼓起勇氣去泡茶—總得試一試。打開袋子,原有的馥郁消失殆盡,不過嗅下去還是正常的茶葉氣味,就泡了來喝。喝過兩杯,不由感歎,那不就是向來喝的茶味嗎?
近幾年來,總覺喝的茶不太對口味,香氣有餘,茶韻不足。有時候會想是不是自己開始老了,味蕾老化所以味覺不如前。不過我也感到,是茶葉愈來愈差,正如我們吃菜沒有菜味,吃雞沒有雞味一樣。生產渾不是那麼一回事。於是改買有機茶。
找出這包香氣消散的茶,味道竟然仍在,而且茶味正宗,比新近的茶要好,不禁惆悵,我們竟生活在這樣一個愈加渾沒味道的社會。
茶很奇怪,不過是樹葉,製作後竟有不同韻味。但是再巧妙的焙製,也得看本來那片樹葉吧﹖蔥蔥鬱鬱的茶園,背後可能是一大堆肥料和農藥,你還能期待甚麼。
記得有一次在馬拉維南部探訪偏遠貧困的社區,半路上忽然看見一輛小飛機,那是連車子都不多的地方啊。當地的同工見我疑惑,告訴我那是給茶園噴灑農藥的飛機,並說這邊連綿的山坡一帶都是大集團的茶園。不禁默然。在貧窮偏遠的地方,飛機低飛噴灑農藥,景象內涵太「豐富」了,只好默然。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